第385章 曹丕死
诸葛亮不但聪明,还被传为神人!
他把益州、永昌、牂柯、越嶲,这四个地盘儿都给摆平了。
然后呢,你们猜怎么着?
他还是让那些原来的头头们,继续管事儿。
有人就劝他了:
“丞相啊,您这么搞不太行吧,咱们得换自己人去管理啊。”
诸葛亮一听就乐了:
“你们这帮人真是不懂行啊,要是咱们换个外地人去管,那还得留一帮人在那儿守着。
留人呢,就得运粮食过去,多费劲儿啊!
这是一难。
那些夷族人刚打完仗,家里死伤不少,心里那股火儿还没消呢。
你换个外地人去,不留人在那儿看着,迟早得闹出乱子来,这是二难。
再说了,那些夷族人,以前就老爱杀官吏,他们知道自己不地道,咱们之间有隔阂。
你换个外地人去,他们哪儿会鸟你呢?
这是三难。
我呀,就打算不派人,也不运粮食,就让他们自己玩儿自己的。
咱们只要收点保护费,啊不是,是贡品,比如金、银、丹、漆啊,还有耕牛、战马这些,给朝廷和军队用用就行了。”
就这样,诸葛亮把孟获这些地头蛇都找来,让他们当个官儿,管理一下地方。
从此以后哇,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那些夷族人可都没敢造反。
咱再说说魏文帝那边儿的故事。
八月里,魏文帝带着水军从谯郡出发,沿着涡水就进了淮河。
有个叫蒋济的尚书就跟他说:
“皇上啊,这水路可不好走啊。”
文帝可没听他的,心说“咱可是皇上,怕啥?”。
到了十月,文帝就到了广陵故城,站在江边儿阅兵,那魏军将士可有十多万人呢,旌旗飘飘的,几百里地都是,看着就要渡过长江似的。
吴国那边儿也不怂啊,也摆出了严阵以待的架势。
那时候天寒地冻的,江水都结冰了,船都下不了水。
文帝看着长江那滔滔的波涛,叹了口气说:
“哎,这真是老天不让咱过江啊!”
于是呢,就下令撤军了。
孙韶这边儿可没闲着,派了部将高寿,带着五百个不要命的,从小路趁夜就去偷袭文帝。
文帝吓得差点儿尿裤子啊,高寿他们可是把文帝的副车、羽盖都抢走了。
当时啊,魏军的战船,都搁浅在那儿回不去了,有人就提议说:
“咱们干脆留在这儿种地吧。”
蒋济可不同意:
“这地儿东边儿是高邮湖,北边儿是淮河,一下雨,水一涨,吴军就得来抢咱们,这哪能种地呢?”
文帝一听,觉得在理儿,就赶紧带着军队溜了。
撤到精湖的时候啊,都没水路了,文帝就把船都甩给了蒋济。
那些船啊,一艘接一艘,都有几百里长呢。
蒋济就派人挖了四五条水道,把船都拉到一块儿,还先堆了个土坝子,把湖水给截断了,然后把后面的船都拖进去,再一挖开水坝子,那些船就都顺着水进了淮河,这才算是把魏军的船,都给弄回去了。
一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东武阳王曹鉴,两腿一蹬去世了,哎,人生苦短啊。
再到十二月,吴国那边又出乱子了,番阳的土匪彭绮把郡县城池给占了,手底下小弟有好几万呢,这事儿啊,真是闹心啊。
七年,丙午,公元226年。
春季正月壬子日,魏文帝屁颠屁颠地回到了洛阳,一回来就拽着蒋济唠嗑:
“老蒋啊,咱得搞清楚一件事儿。
我之前下令,把一半船只给烧在山阳湖里,你丫挺能啊,想办法把船都捞出来了,虽然你走在我后头,却跟我差不多时间到了谯郡。
你每次提的建议都挺对我胃口的。
以后咱们要干孙权,这事儿得好好琢磨。”
蜀汉那边儿呢,丞相诸葛亮寻思着出兵汉中,前将军李严就负责后勤,带着人马跑到了江州,还让护军陈到守在永安,全都听李严的。
吴国的陆逊呢,因为手里粮食有点儿紧,就写报告,请求让将领们多开点农田。
吴王一听,乐得跟啥似的,回信说:
“你这主意不错啊!我跟我儿子都愿意下田去,用八头牛、四张犁去耕地。虽然咱比不上古代帝王,但想跟大家伙儿一起努力嘛。”
咱再说说文帝。
想当年他还是太子的时候,郭夫人的弟弟犯了事儿,被当时的魏郡西部都尉鲍勋给办了。
太子求情,想让鲍勋高抬贵手,可没门儿,这事儿就让他心里膈应了。
等到他当了皇帝,鲍勋又老是直言不讳,让他更加不待见鲍勋了。
魏军打完吴国回来后,就驻扎在陈留歇脚。
鲍勋负责执法,太守孙邕去见文帝后,顺道儿去瞅瞅鲍勋。
那时候军营还是一片工地,刚立了界标,孙邕就没走正道,直接穿了过去。
军营令史刘曜。想找他麻烦,可鲍勋觉得军营还没建好呢,就劝刘曜算了,也没上报。
这事儿传到文帝耳朵里,他可不高兴了,发话说:
“鲍勋这指鹿为马的把戏,得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
廷尉按法律判了,“该蹲五年大牢”。
可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这帮人都说:
“按律法,罚点黄金就得了。”
文帝一听就急眼了:
“鲍勋这人该宰,你们却想放他一马,把你们都抓起来交给刺奸都督治罪,把你们这帮老鼠都埋一个坑里!”
锺繇、华歆、陈群、辛毗、高柔、卫臻,这帮大臣们,赶紧上表求情,说鲍勋他爸鲍信,给武皇帝立过大功,求放过鲍勋一马。
可文帝就是不听。
廷尉高柔也不听文帝的,文帝更来气了,把高柔叫到尚书台,然后派人去廷尉监狱把鲍勋给咔嚓了。
杀了鲍勋之后,才把高柔放回去。
鲍勋这人也是,直言劝谏是好事儿,可也得看看风向啊,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文帝呢,也是太较真儿了,为了点小事儿就动了刀子。
这历史上的纷纷扰扰啊,说起来都是泪啊!
说到这骠骑将军都阳侯曹洪啊,这货家里头有钱得不得了,可就是个抠门大王。
想当年,文帝还是太子爷的时候,想找他借一百匹绢,结果这货居然不给,这事儿让文帝心里憋屈啊,从此就跟他结下了梁子。
后来呢,曹洪的一个小弟犯了事儿,文帝一看机会来了,直接把这曹洪给逮住,关进了大牢,还给他判了个死刑。
大臣们一看这情况,纷纷出来求情啊,可是文帝就是不给面子,不肯松口。
这消息传到了卞太后的耳朵里,可把这老太太给气坏了。
她立马跳起来,直接去找文帝算账:
“想当年在梁、沛大战的时候,要不是曹洪那小子,咱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喝西北风呢!”
然后又对郭皇后说:“皇帝今天要是敢动曹洪一根毫毛,我明天就让他,把你这个皇后给废了!”
郭皇后一听这话,吓得花容失色啊,赶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曹洪求情。
最后呢,曹洪虽然捡回了一条小命,但是官职、爵位、封地全都没了,这也算是他抠门儿的报应吧!
再来说说这郭皇后啊,她一开始可是个“空巢皇后”,没孩子。
文帝就让她去当“养母”,抚养平原王曹睿。
这曹睿啊,因为亲妈甄夫人被杀,所以一直没能上位成太子。
但他特别会做人,对郭皇后那是毕恭毕敬的,马首是瞻,郭皇后也挺喜欢他。
有一天,文帝带着曹睿去打猎。
看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文帝一箭就射杀了母鹿,然后让曹睿去射那只小鹿。
曹睿却哭着说:
“陛下您已经杀了它妈,我怎么能再杀它儿子呢?”
文帝一听这话,心里那个震撼啊,立马就收起了弓箭,感觉这孩子真是太有孝心了!
转眼间到了夏天五月,文帝病得够呛。
他赶紧把曹睿立为太子,还把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这些大咖叫来,发布遗诏,让他们辅佐太子曹睿处理政事。
没过多久啊,文帝就驾鹤西去了。
再说有一个叫陈寿这老铁,真是个人才啊!
他说起文帝来,那可是一脸崇拜!
说文帝这哥们儿,简直是才子中的战斗机!
笔下生花,文章一流,记忆力也超强,啥都懂,才艺方面可是溜得飞起!
可惜啊,就是心胸稍微窄了点儿,缺乏宽容和大度。
要是再大气点儿,公平真诚一些,那跟古代的圣贤君主比起来,哎呦,也不差啥!
后来呢,太子曹睿即位了,对自己的奶奶卞氏,那叫一个孝顺啊!
直接给奶奶封了个太皇太后。
对养母郭皇后也是好得不得了,尊她为皇太后。
说到这曹睿啊,他当太子那会儿,可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不跟朝廷大臣打交道,也不问政事,整天就知道埋头读书。
可他一登基,大臣们都想瞅瞅,这新皇帝,到底啥模样。
等了好几天,就只接见了侍中刘晔,俩人聊了一整天,其他人都在外头伸长脖子,竖着耳朵听。
刘晔出来后,大臣们都围上去问:
“咋样咋样?新皇帝啥样的?”
刘晔说:
“哎呦,这皇帝可真是牛啊!跟秦始皇、汉武帝有得一拼,就是才能稍微欠缺那么一点儿。”
明帝一上台,陈群就赶紧给他上书,大概意思就是:
“大臣们跟风附和、掩盖真相,这可是国家的大忌啊!但话说回来,如果大臣们不和睦相处,就会拉帮结派、窝里斗,到时候就会乱成一团、谁是谁非都分不清了。”
哎呦,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癸未那天,曹睿还挺有孝心的,追封自己的亲妈甄夫人为文昭皇后。
壬辰日,他又把弟弟曹蕤封为阳平王,哎,家族内部也是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啊!
到了六月戊寅日,文帝被安葬在首阳陵。
哎呦,一代帝王就此落幕了,不过呢也算是善始善终了吧!
听说魏文帝翘辫子了,这吴王就急匆匆地,在秋季八月,亲率大军杀向江夏郡。
可这江夏郡的太守文聘,也不是吃素的,铁了心要让吴王吃闭门羹。
朝廷里那帮大臣一合计,决定派兵给文聘撑腰。
明帝听到这消息,心里琢磨着:
孙权那水军是挺牛,但现在改走陆路,肯定是想趁咱们不注意捡个便宜。
可文聘已经守得像个铁桶一样,想攻破可不容易。
要知道,攻城方得比守城方力量强一倍,才能打个平手,所以孙权那小子肯定不敢久待。
果不其然,孙权没多久就夹着尾巴撤军了。
这次朝廷还派了个叫荀禹的家伙,去慰劳边防将士。
这荀禹一到江夏,就调动各县兵马,还自带了一千步兵骑兵,一登上山头就放起火来,把吴王吓得屁滚尿流。
再后来,皇子曹冏被封为清河王,可这好事儿没持续多久。
吴国那边,诸葛瑾等人去攻打襄阳,结果被司马懿打了个落花流水,张霸还被砍了脑袋。
曹真又在寻阳,把诸葛瑾的另一部将,揍了一顿。
同时呢,吴地三郡的山民也闹起了反叛,把属县都占了。
吴王这下可急了,赶紧把三郡的险要山地,划拉出来,新设了个东安郡,让全琮去当太守。
这全琮一去,就开始整顿秩序,还招降了不少叛乱分子,几年时间里就拉拢了一万多人。
吴王看他干得挺欢,就让他回牛渚去了,顺便把东安郡给撤了。
世事难料,冬季十月的时候,清河王曹冏竟然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