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诸葛亮七擒孟获
咱们来说一说吴国的张温这哥们儿。
想当年,他年轻时候就凭着聪明才智名声大噪,连顾雍都说他牛,诸葛亮也对他赞不绝口。
这张温呢,挺有眼光,就举荐了同郡的暨艳,来当啥选部尚书。
这暨艳啊,可真是个“评论大师”,就是现在的键盘大侠,整天就喜欢评论朝政,弹劾朝廷里的百官。
他审查五官啊、左右三署的郎官们,那严格得,这帮官员几乎都被他降职了,有的甚至降了好几级。
你说说看,能保住原职位的,十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
那些当官的,贪婪鄙陋,没啥志向节操的,都被他一脚踹到军队里去了,去当个军吏啥的。
他还得意洋洋地揭发别人的隐私,然后大肆宣扬,就像他惩罚得多恰当似的。
同郡的陆逊啊、陆逊的弟弟陆瑁,还有个侍御史叫朱据的,都劝他:
“暨艳啊,别这样搞啊。”
陆瑁还给暨艳写信说:
“圣人啊,都是夸善行,体谅别人的愚昧,忘了别人的过错,但会记住他们的功劳,这样才能大家都开心。
现在咱们大王的事业刚起步,要统一全国,这时候就应该像汉高祖那样,别太挑剔了,多找点儿人才来帮忙才是。
你非要搞得那么清楚善恶好坏,像过去许劭那样评人,虽然能改变风俗,让大家明白道理,但现在恐怕行不通啊。
你得学学孔子那泛爱亲仁,或者学学郭泰的宽厚容人,这样才对得起大王的大业嘛。”
朱据也跟暨艳说:
“天下还没平定呢,你只找那些清白得跟白纸一样的人,一点儿缺点都不能容忍,反而会坏事儿的。
你一下子把人家都免职了,恐怕会捅出大篓子来。”
可暨艳这哥们儿就是不听啊,倔得像头牛。
结果呢,怨恨的声音到处都是,大家都争着揭发暨艳和选曹郎徐彪,凭着私人感情乱选官,爱憎都不分明。
最后呢,暨艳和徐彪都因为这事儿,治罪自杀了。
张温呢,因为跟暨艳、徐彪一直穿一条裤子,也被牵连进去,被送回本郡官府干杂活去了,最后死在家里,真是可悲可叹啊。
当初张温得意的时候,余姚有个叫虞俊的人就摇头说:
“这张温啊,才能是有,就是脑子不够灵光,太浮夸了。
大家的怨恨都会聚到他身上,我看他迟早得家破人亡,已经有先兆了。”
哎呀,果不其然啊,没过多久,张温就衰败了。
所以啊,做人还是要低调点好啊,别太得瑟了!
话说那冬天的十月,魏文帝这哥们儿,可能是觉得家里暖气比皇宫暖和,就打道回府,回到了许昌。
这日子过得跟坐火箭似的,一转眼就到了十一月,戊申晦日那天,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日食了!
那边,鲜卑族的酋长轲比能,这家伙也是个心机boy,心狠手辣,他诱杀了步度根的哥哥扶罗韩。
步度根这哥们儿,那叫一个气啊,心里对轲比能恨得牙痒痒,就跟吃了柠檬一样酸。
于是,俩人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开始互相干架,比现在的小学生打架还热闹。
但步度根的人马比轲比能要少,打不过人家,只好带着一万多户人马撤退,跑到了太原和雁门那边去避难。
那一年,步度根还特地进京,给朝廷进贡,表示忠诚。
而轲比能呢,他的部落因为这次干架,势力是越来越强了,开始膨胀起来。
他不仅不满足,还出兵去攻打东部的酋长素利。
这时候,护乌丸校尉田豫看准了时机,趁着轲比能后方空虚,从背后给他来了个突然袭击。
轲比能也不是吃素的,他派了将领琐奴去抵抗田豫,结果还是败了。
这一下,轲比能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开始经常派兵去边塞那边搞破坏,劫掠一番。
幽州和并州这两个地方的百姓,可就遭了殃,被轲比能这家伙害得不轻,比现在的网络诈骗还让人头疼。
公元225年。
话说啊,那年春天的二月,魏文帝一拍大腿,下了诏书,让陈群这哥们儿当个镇军大将军,跟着皇上南征北战,统领各路兵马,还得操心随驾尚书台那一堆杂七杂八的事务。
同时呢,也没忘了让司马懿,当个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处理那些留守尚书台的破烂事儿。
转眼之间呢,就蹦跶到了三月,文帝老爷子一溜烟儿跑到了召陵,还开通了个讨虏渠,结果没待几天,又跑回了许昌。
这时候啊,并州刺史梁习这兄弟出手了,跑去打轲比能,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打了个大胜仗,可算是给咱们大魏国长了脸。
咱们再说说蜀汉那边哈,诸葛亮这老神仙,带着兵去收拾雍闿了。
参军马谡这小伙子,一送就是好几十里路,这情分可不浅啊。
诸葛亮就说了:“咱们俩琢磨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儿个还得麻烦你再给出点儿主意。”
马谡这小伙子也挺给力的,直接就说了:
“南中那块儿地儿,地形跟迷宫似的,路还远得要命,那些叛逆分子不服管都好久了。
就算咱们今天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明儿个他们还得闹腾。
您现在准备倾国之力去北伐,对付那些难缠的敌人,他们要是知道国内没人了,那还不反得更快啊。
全把他们灭了也不是个事儿,既不人道,也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打仗这事儿啊,还得玩儿心理战,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降。”
诸葛亮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就采纳了。
这马谡啊,就是马良的弟弟,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主儿。
再后来呢,到了辛未日那天,魏文帝带着水军,浩浩荡荡地,去攻打吴国了,把大臣们都叫来开会。
宫正鲍勋这哥们儿,就站出来说话了:
“朝廷老是这么打仗,但都没捞到啥好处,就是因为吴、蜀两国,跟亲兄弟似的,互相扶持,再加上长江那么一隔,真心不好打啊。
去年亲征的时候,龙船在长江南岸就卡壳了,陛下都差点儿没命了,大臣们吓得尿裤子,国家差点儿就完蛋了,这得给后世提个醒儿啊。
现在又这么劳民伤财的,长途跋涉去打仗,国家的钱都砸水里了,敌人还在那儿得瑟得不行,我觉得咱们不能再这么瞎折腾了。”
文帝一听这话,鼻子都气歪了,直接就把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这鲍勋啊,是鲍信的儿子,看来也是个硬骨头。
最后呢,夏季五月戊申日那天,文帝跑到了谯郡。
嘿,老铁们,今儿咱来唠唠那吴国的老丞相,北海人孙劭。这哥们儿,唉,已经驾鹤西游了。
你们知道吗?
当初吴国选丞相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张昭这老铁挺合适的。
可吴王咋说呢?
“现在这世道啊,乱得一塌糊涂,官越大,背的锅也越重。让张昭当丞相?那可不是宠他,那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啊!”
后来孙劭一走,那些文臣武将们又开始琢磨了,这回张昭该当丞相了吧?
可吴王还是摇头说:
“我咋会不敬重张子布呢?但丞相这活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张昭他脾气那么倔,我要是不听他的,他得跟我翻脸,这对他可不是啥好事儿。”
就这么折腾到六月里,吴王一拍大腿,决定让那太常顾雍来当丞相,还让他平尚书事。
这顾雍啊,平时话少得可怜,但一说出来就是金句。
吴王就夸他:
“顾君啊,轻易不开金口,一开金口就让人醍醐灌顶。”
每次大伙儿喝酒嗨皮的时候,那些官员们都怕酒后出洋相,被顾雍逮住,所以都绷着个脸儿。
吴王也笑说:“顾公在场,咱们都放不开手脚啊。”
看来这顾雍,在朝廷里确实是个大咖。
顾雍刚当上尚书令那会儿,被封为阳遂乡侯。
他乐呵呵地回家去,结果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封侯了。
后来一听说,都吓得嘴巴合不拢。
等到他当丞相了,用人那方面可是公平得很。
不管你是耍笔杆子的,还是舞刀弄枪的,只要你有两把刷子,他就用你,绝不偏心。
他经常跑到民间去串门儿,听到啥好主意,就偷偷摸摸地告诉吴王。
要是吴王采纳了,他就把功劳都甩给吴王;要是没采纳呢,他也憋在心里不说出去。
吴王因此特别待见他。
这顾雍啊,在朝廷上虽然说话和和气气的,但心里可有自己的小九九。
对于国家大事儿,他要是没亲眼瞅见,就不乱发议论。
吴王有啥事儿呢,经常派个中书郎去咨询他。
要是顾雍觉得这事儿能搞,就跟中书郎一起嘀咕嘀咕,还管他饭吃;要是觉得不行呢,他就绷着脸儿,闭着嘴儿,也不留饭。
中书郎回去跟吴王一汇报,吴王就心里有数了:
“顾公乐呵呵的,说明这事儿能办;他要是板着脸儿不说话,那就是还有猫腻儿,我得再琢磨琢磨。”
那时候啊、长江边上的将领们,都想着立功受奖、好多人都写报告说:
“咱们趁机去削魏军吧!”
吴王就问顾雍咋看,顾雍说:
“兵法上讲啊、别老想着捡便宜。
他们这些建议啊,都是想给自己贴金,没替国家着想。
陛下您得管管,要是不能大出风头,重创敌人,这种馊主意就不能听。”
吴王一听呢,觉得顾雍说得挺在理儿的,就照办了。
这顾雍啊,真是个聪明人儿啊!
这时节,利成郡那边儿,可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啊!
有几个士兵,叫蔡方那帮人,不甘心就这么混日子,居然起了反叛的小心思。
结果呢,把太守徐质给干掉了,然后推了个同郡的哥们儿,唐咨,当老大。
这事儿一传出来,魏文帝可就不高兴了,直接下令让屯骑校尉任福他们,去收拾这帮捣蛋鬼。
那唐咨呢,也不是吃素的,一看风头不对,立马从海路跑到了吴国。
吴国这边儿一看,哎呦喂,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带兵人嘛!
赶紧就给他封了个将军当当。
转眼间呢,就到了秋季七月了,魏文帝也没闲着,把皇子曹鉴立为东武阳王。
咱们再说说蜀汉这边儿啊,诸葛亮这哥们儿可是个大忙人啊!
他带着大军跑到了南中地区,去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叛逆分子。
诸葛亮这人啊,就是牛逼,从越嶲一路打过去,把雍闿和高定这几个捣蛋鬼都给干掉了。
同时呢,他还让庲降督,带着益州人李恢,从益州进攻,又让门下督巴西人马忠,从牂柯进攻。
这几路大军啊,把南中各县的叛军,都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又跟诸葛亮会师了。
这时候啊,有个叫孟获的哥们儿,他收拾了雍闿的残余部队,想跟诸葛亮叫板。
这孟获啊,在当地汉人和夷族中都挺有威望的。
诸葛亮呢,也是个聪明人,他想活捉孟获。
后来啊,果然就把孟获给逮住了。
诸葛亮呢,也没急着把他干掉,反而带他参观了蜀军的营垒战阵,还问他:
“你觉得咱这军队怎么样啊?”
孟获也是个硬茬子,直接说:
“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实力,所以才输给你们。
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营垒战阵,如果你们就这点儿本事,那我下次一定能轻松打败你们。”
诸葛亮听了这话啊,笑了笑,就把孟获放了,还要他再来打。
就这样啊,前后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了他。
最后啊,孟获也是被诸葛亮的智谋和威严,给震住了,直接对诸葛亮说:
“您太厉害了,南方人再也不敢反叛了!”
就这样啊,诸葛亮顺利地抵达了滇池,把南中地区给平定了。
哎呀,这诸葛亮啊,真是个牛逼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