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开始学习法家之言的太子扶苏,两系三派的法家【求
【李斯听到秦王派人来告诉他,让他准备妥当,以便晚上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言的时候。】
【李斯整个人愣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毕竟太子扶苏依次学习农家之言、兵家之言、墨家之言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而且他也知道太子扶苏想要深入学习百家,之后从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加以任用。】
【所以李斯也一直暗中准备着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言的事情。】
【原本他认为太子扶苏学完墨家之言后,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传授法家之言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太子扶苏在学完墨家之言后,紧接着就亲自下到郡县,负责主持百姓有关各种牲畜、器具和土地田产的交易事务。】
【一晃眼,就是四年过去了。】
【甚至他都把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言这件事暂时忘记了。】
【结果过了这么久,太子扶苏终于要开始学习他所传授的法家之言了。】
【这对于李斯个人来说,对于法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毕竟对他个人而言,他对廷尉的职位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成为秦国未来的丞相,未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对成为秦国未来丞相这件事,李斯觉得他还是很有希望的。】
【因为他不仅能力很强,而且也非常努力和投入。】
【所以只要“四十一七”墨积功勋下去,不断为秦王嬴政排忧解难,那么将来他升任秦国丞相,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成为丞相之后如何平安无事地退下来,安享晚年。】
【毕竟大家都知道,一代秦君一代臣,代代秦君抛弃旧臣!】
【秦国新任国君上位后,如果前朝丞相没有及时在巅峰时辞职,反而可能会早死。】
【这样新任国君几乎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选择拿前朝丞相开刀立威。】
【比如被五车分尸的商鞅,被驱逐的张仪,因惧怕而逃跑的甘茂,因恐惧而辞官隐居的范雎,服毒自尽的吕不韦。】
【目前做过秦国丞相,还活到现在且生活得很好的,只有在巅峰时辞职的刚成君太宰。】
【虽然现在还没有升任秦国丞相,但李斯觉得从现在开始为将来升任丞相后的退路做些安排也是可以的。】
【而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言,就是一个退路。】
【毕竟如果他真的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言,那么他与太子扶苏之间也算是有一份师生之情。】
【根据他对太子扶苏的了解,有这样一份师生之情在,只要他不谋反,至少在某些事情上不会让太子扶苏无法忍受。】
【那么将来等太子扶苏继位成为秦国国君后,如果他仍然是丞相的话。】
【看在这份师生之情的份上,太子扶苏或多或少会让他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另外,虽然目前法家是秦国主流治国学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家就会永远是秦国主流治国学说。】
【如果法家想在秦王嬴政之后继续成为秦国主流治国学说,那么法家必须同样得到秦国下一代国君,也就是太子扶苏的认可。】
【只有得到太子扶苏的认可,法家才能继续完全像以前一样保持在秦国主流治国学说的地位。】
【同时,法家也才能在太子扶苏这位未来秦国国君的支持下继续发展扩大,进而做到与其他诸子百家齐名。】
【所以他一定要精心准备,让太子扶苏在学习法家之言时,意识到法家学说相较于其他诸子百家学说的优越之处。】
【几天后,李斯处理完白天的公务,随后就来到了太子别苑,准备给太子扶苏传授法家之学。】
【这里除了太子扶苏外,还有旁听的秦王嬴政,以及负责记录的章邯。】
【秦王嬴政之所以会在场,是因为法家作为秦国当前主流治国学说,他作为秦王来旁听,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好处。】
【说不定在旁听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至于负责记录的章邯,则是太子扶苏特意安排的。】
【虽然论对法家之言的研究、理解和掌握,李斯可以说是当时现存法家之士中的第一人。】
【但是,如果真的论及在法家一道上的个人成就,那么李斯在法家一道上的个人成就,其实还是要比韩非逊色一些。】
【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韩非将他对法家治国思想的理解编撰成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喻林》、《难言》等书。】
【在韩非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和其他法家之士收集整理了他的许多作品,最终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同时,正是因为《韩非子》这本书,韩非正式成为法家韩非子。】
【在法家一道上取得高成就,能够与管仲、机桥、李悝、慎到、申不害、商鞅等法家先贤并驾齐驱。】
【而李斯,论才华能力,完全不输韩非。】
【论以法治国的实际操作经验,更是远超韩非。】
【毕竟李斯精心设计的各种法家治国方略,也是经过秦王嬴政的允许,真正在秦国上下实施,亲眼见证了每一个法家政策实施后的结果。】
【而韩非精心设计的各种法家治国方略,韩王并没有采纳实施。】
【所以韩非对自己归纳总结整理的法家治国思想理论,最终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验证。】
【所以如果李斯能够进一步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整理编纂成一本《李斯子》,那么李斯在法家一道上的个人成就,不说彻底超越韩非,但至少也能做到与韩非并驾齐驱。】
【这对一心想要彻底超越师弟韩非的李斯来说,实在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所以听完太子扶苏的话后,李斯当即答应让章邯记录下他对太子扶苏关于法家之言的教导。】
【并且让章邯在抄录完成后,将草稿呈交给他,由他来对草稿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
【总之,他一定要归纳总结,整理编纂出一本不亚于《韩非子》的法家经典之作。】
【站在李斯的位置上,向下面的秦王嬴政和太子扶苏微微行了一礼,然后开始了正式的传授。】
【“法家,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经过齐国管仲、晋国郭偃郭子、郑国公孙侨公孙子等人的相继变法后,逐渐初步形成了法家治国思想学说。”】
【“再从春秋到战国,经一代代法家先贤不断补充完善,法家治国思想学说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同时,由于各自出身国家地域的不同,以及对法家治国思想理解态度的不同,法家内部也因此分为两系三派。”】
【“其中两系,是指与法家相对的秦晋法家。”】
【“秦晋法家一系主张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一断于法;与法家一系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并重。”】
【“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和典范,而与法家则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而三派,指的则是法家的法、术、势!”】
【“其中法,是指以严刑厚赏来普及法令,使凡奉法遵令者无人不受奖赏,凡犯法违令者无人能逃脱惩罚!”】
【“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掌握政权以及普及律例的策略和手段,使其表面看不出任何迹象,赏罚难以预料,但却能击中要害的妙计!”】
【“势,是指权威,国家权威应尽量扩大并集中在君主手中,使君主独掌军政大权,从而成为威慑对象,以压制下属!”】
【简要介绍了法家的起源及其内部派系后,】
【李斯接着说道:“下面我为殿下简要介绍法家各位先贤,以及他们对法家治国思想理论的一些观点和态度。”】
【“比如管仲,辅佐齐桓公治国,一方面将礼义廉耻视为维持国家根基的支柱,强调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是法家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
【“再比如公孙侨,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治理郑国,将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称为铸刑书,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同时,公孙侨对过去法家刑无常度的观点表示不同意,提出宽以服民,以猛服民的法家思想主张。”】
【“再比如李悝,秦晋法家创始人之一,曾与魏文侯一起提倡尽地力之教,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租税,创造收购粮食法,照顾农民和市民的利益。”】
【“同时,他搜集当时各国的刑法,编纂成《法经》六篇,《法经》也是法家中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再比如慎到,法家法、术、势三派中势派以慎到为宗。”】
【“慎到提出立天子是为了天下,而不是立天下是为了天子的主张,强调治国以法为尺。”】
【“慎到认为无论任何变法,以及出仕处理之道,都要针对形势变化,要使形势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依靠控制形势达到控制变法和强国的目的。”】
【“再比如申不害,法家法、术、势三派中术派以申不害为宗。”】
【“申不害提出明法正名,任法而不任智的主张,要求君主依法治国,以命令来管理国家。”】
【“申不害认为君主如果要更好地掌握权力,就需要操生杀之柄,锁住群臣之能,还要名实相符,明确君主与下属的分工和职责。”】
【“同时,君主还要藏于无事,摆出天下无为的姿态,不暴露个人的好恶欲望,以防下属迎合而败坏作风和纪律,从而夺权。”】
【“再再比如商君商鞅,法家法、术、势三派中法派以商君为宗。”】
1.9【“商君提出圣人能够强国,犯法的原因;能够利民,不循其礼,强调通过变法革新来治国。”】
【“商君认为人性趋利避罪,只要重刑厚赏,就能很好地管理人民,使国家稳定。”】
【“因此商君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来管理百姓,另一方面通过重赏立信。”】
【说到这里,李斯停顿了一下,难以察觉地迅速看了坐在下面认真倾听的秦王嬴政和太子扶苏一眼,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不过这复杂的神色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几乎没有人察觉。】
【同时,李斯也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之前已经决定,有关那个人的事情一定要讲,不能吝啬不讲,否则秦王必然会对他有不好的看法。】
【所以李斯在深吸一口气后,继续若无其事地说:“还有韩非,如果说商君是变法之法,慎到是说法兼势,申不害是术为法用的话。”】
【“那么韩非则是法术势合,韩非认为法、术、势三者不应偏废,而应综合在一起,兼容并蓄,同时注意。”】
【“同时,韩非提出法不阿贵,审合刑名,严刑重罚,以刑止刑,以法为教,以法为本的主张。”】
【“最终实现君无为,法无不为,法行而君无忧;臣不劳苦,民则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