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想要三不朽的李斯,法家的治国之道【求订阅,求

  在天幕之下,李斯也陷入了沉思。

  前面的师傅确实没有意识到,他与韩非相比,还缺少一本可以用来解释、说明、代表法家治国理念的著作,即《韩非子》。但现在听了太子扶苏这样的说法,他立刻反应了过来。

  是啊,论才华和能力,师傅完全不逊色于韩非。论具体的法家治国实践经验和功绩,师傅更是远胜韩非。

  但是韩非却有一本能够解释、说明、代表法家治国理念的著作——《韩非子》,而自己却没有一本足以解释、说明、代表自己一生法家治国理念的《李斯子》。

  如果这件事传出去,别人会不会认为自己李斯远远不如韩非?而后世晚辈会不会认为,师傅在法家之道上毫无成就?甚至认为师傅在法家之道上虽有成就,但也远远不及韩非?

  一想到这里,李斯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对于现在的李斯来说,如果有什么事是师傅无法忍受的,那就是被自己的师弟韩非超越一头,或者是被人认为自己不如师弟韩非,这是师傅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之一。

  所以,师傅一定要写一本能够解释、说明、代表自己一生法家治国理念的《李斯子》,用这本书来证明自己绝对比师弟韩非高出一筹。

  此外,尽管师傅看不起儒家。

  但儒家《左传》中有几句话勉强可以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其中立德,是指树立崇高的品德,成为天下道德的典范;立功,是指取得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和百姓建立伟大的功业;立言,是指创立有价值学说或理论,被后人传颂学习。

  如果有谁能够在这三方面取得成就,那么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人们遗忘,这就是不朽!

  就像师傅的师弟韩非,虽然人已去世,并且生前也没有做到立德和立功,但代表师傅师弟韩非一生法家治国思想的《韩非子》却使他的立言得以实现。即使韩非已经去世,《韩非子》依然承载着韩非的思想,代代相传。

  这不就是不朽吗!

  既然师傅的师弟韩非通过立言做到了不朽,那么师傅李斯又如何呢?

  能否做到不朽呢?

  或者师傅是否能够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做到哪一项呢?

  立德而言,如果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师傅大概不太符合。但是,师傅是法家士人,他的道德为什么需要按照儒家的标准来衡量呢?

  法家士人的道德,自然应该按照法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

  那么法家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呢?

  当然由法家士人来决定!

  而法家士人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当然是当代的法家大儒,也就是师傅李斯自己,难道还能由死去的韩非来决定吗?

  所以,按照法家的道德标准来看,师傅李斯的道德是高尚的,立德这一项没有问题!

  接下来是立功,如果说立德这一项还有争议的话,那么立功这一项则是绝对没有争议的。

  辅佐始皇帝平定六国,彻底统一天下,仅凭这一项大功勋,师傅就足以立功!

  他与始皇帝共同实现的大一统,这三个可以说是彼此相扣的。即便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只要还有人继续追寻更完善的完成天下大一统,那么都将绕不开始皇帝这个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人。

  提到完成大一统这项功勋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提及辅佐始皇帝完成这项功勋的李斯。

  这不是立功不朽又是什么?

  至于立言,目前师傅还没有做到。

  但是,只要师傅也能写出一本能够解释、说明、代表自己一生法家治国理念的《李斯子》,那么最后立言这一项也就做到了。

  到那时,师傅岂不是至少也做到了立功、立言这两不朽了吗?

  而师傅的师弟韩非,仅仅只是做到了立言这一点而已!

  最终,师傅是三不朽还是两不朽,与师傅的师弟韩非的一不朽相比,显然师傅更高一筹!

  想到这里,李斯暗暗点头满意。

  同时,他心中决定回头就要把立言这件事提上日程,也就是编写一本能够解释、说明、代表自己一生法家治国理念的《李斯子》。

  当然,如果能借机窥探一下另一个“法家”写的《李斯子》具体内容,那么李斯也不介意参考一下另一个“法家”写的《李斯子》。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师傅编纂的时间,还可以让师傅在另一个“法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参考写出一本更好的《李斯子》。

  在李斯看来,要完成三不朽,至少也要两不朽,从而在与师弟韩非的一不朽相比时占据优势。

  其他文武百官、诸子百家进士看到天幕不仅没有贬低韩非,反而非常公正、客观,甚至隐隐有抬高韩非之势,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

  毕竟,韩非死于狱中的事情,李斯也是知道的。

  甚至李斯更清楚,韩非最终死在狱中,也与自己脱不了干系。

  毕竟,韩非之所以会被秦王嬴政关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斯和姚贾在秦王嬴政面前诽谤韩非:

  “韩非是韩国公子,现在您吞并韩国,韩非最终还是会向着韩国而不是秦国,这是人之常情。”

  “现在您不派遣李斯,长期留住李斯,反而会留下后患,不如给他加罪,依法惩处他。”

  秦王嬴政正是听信了李斯、姚贾这样的谗言,最终才决定将韩非关押。

  否则原本秦王嬴政是打算放韩非走的,毕竟韩非是一个被李斯看中的大才。

  而且最后导致韩非死在狱中的毒药,也是李斯派人送过去的。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韩非的死是李斯一手推动的。

  至于李斯为什么要害死这位师弟,多年来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再加上秦王嬴政对韩非的重视,甚至说出了“寡人见此人与之游,不觉恨矣”这种极度推崇的话。

  因此,李斯既嫉妒韩非的才华,又担心韩非真地效忠秦王嬴政后会夺走自己在秦王嬴政心中的地位。

  于是,李斯便在秦王嬴政面前诋毁师弟韩非,甚至派人毒杀韩非。

  另一种说法是,李斯之所以对待韩非如此,完全是出于公心考虑。

  因为李斯深知韩非的才华究竟有多高,同时也明白一个有能力的法家士人对国家的作用有多大。

  如果韩王突然完全醒悟,重用韩非,接受韩非提出的种种强韩方法的话。

  那么即便秦国仍能灭亡韩国,但也仍然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所以出于为秦国大一统事业考虑,以及减少秦国灭亡韩国所需付出的代价考虑,李斯便向秦王嬴政进言关押韩非,甚至是赐韩非自尽。

  在过去,第一种说法一直占上风,而且大多数人也认为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但现在看到天幕上的“李斯”在提起韩非时,完全没有丝毫忌讳和羞愧的样子。

  并且在向太子扶苏传授时,也没有刻意贬低韩非,反而以旁观者的角度公正客观地评价韩非的法家治国思想主张,甚至直言韩非是过去法家之集大成者。

  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进士突然对以前李斯害死韩非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难道以前李斯害死韩非真是出于一片公心考虑?

  想到这里,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进士面带疑惑地望了一眼天幕上的“李斯”,又望了一眼天幕下的李斯。

  天幕下的李斯并不知道现在其他文武百官、诸子百家进士心中的想法,现在他目光闪烁地看着天幕,想要从天幕上的另一个“法家”手中拿到《李斯子》。

  【在大致讲解了过去法家历代先贤对自己法家治国思想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之后,李斯继续说道:“法家各种治国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思想主张是,制定法令。”】

  【“法令,是编纂版图疆域和户籍簿册的基础,是设立官府,并布告给百姓的依据。”】

  【“法令的作用是约束民众行为,让君王掌握权势,能够惩罚违法者,奖励服从王法者。因为人性趋利避害,可以通过奖惩来激励民众。”】

  【“第二点思想主张是,名实相符。”】

  【“君主需要有一套控制臣子权谋的机制,让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员承担责任,去完成其职务要求的各项事务。”】

  【“君主的责任是将某种名义职务交给某人,而这些职务的要求也在相关法令中有明确的规定。”】

  【“君主只需关心某个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至于他如何完成相关职务要求的工作,那是臣子自己的事情,无需君主指导。”】

  【“君主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人来担任某种职务,然后对完成任务的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人进行惩罚,让有才能的人居高位,无能者被淘汰。”】

  【“第三点思想主张是,好利恶害。”】

  【“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趋利避害的本性,因此可以把好利恶害的人性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通过赏罚来引导,调动众人耕作、作战、告发奸邪,凡生产粮食多、杀敌有功、揭发犯罪的,都可以获得官爵、田宅。”】

  【“任何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按国家法令去做,就能获得荣华富贵,国家也因此富强起来。”】

  【“第四点思想主张是,治道革旧。”】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所有法令和规定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保守。”】

  【“革旧,不守旧;变革,不乱改!”】

  【“第五点思想主张是,法、势、术相结合。”】

  【“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三者结合为一体,最终以势立威,以术御臣,以法制民,然后天下大治。”】

  【“第六点思想主张是,法布于众。”】

  【“法令要布于众,必须法令是君主管理国家的依据,是百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法令必须以成文形式出现,并公之于众,争取家喻户晓。”】

  【“这样才能使万民知所避忌,可以依法行事;同时监督官吏公开审案,防止罪犯外求情。”】

  【“第七点思想主张是,依法办事。”】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令的权威,坚决反对在法令之外讲仁爱、道德。”】

  【“只要明其禁令,察其谋计。如此,则法令明,内不生乱;行之,则外不致祸。”】

  【“同时,无论法和治都要排除一切人为因素,以防人存正举,人亡政息。”】

  【“所谓废常尚贤则乱,弃法任智则危。俗云:上法而不尚贤。”】

  【“第八点思想主张是,刑无等级。”】

  【“法令一旦颁布生效,那么官员不得徇私,法令不得偏爱,君臣都必须依法办事,在法令面前,对待任何人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所谓神上下贵贱皆由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便是这个道理。”】

  【“第九点思想主张是,法一而固。”】

  【“法一而固,其中一指法的内容,不可因时而异,前后矛盾。”】

  【“而固则指保持法制的稳定,频繁变动只会亡国,只有政治和法律专制在主导,才能保证政如一轨,达到统一法制并且保持法制稳定的目。”】

  【李斯首先大致讲解了法家九种治国思想主张,接着又结合历史上各位法家先贤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更进一步讲解了法家提出这些治国思想主张的原因,以及这些治国思想主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还有在实践这些治国思想主张后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甚至李斯直接以当下的秦国为例,向太子扶苏验证,展示法家治国之道。】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一天就能讲完的。】

  【但是,普通人如果想真正消化、吸收、理解李斯所说的这些法家之言,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仔细思考、品味才能做到。】

  【即使是太子扶苏,前后大约花了九个月时间,才将李斯所说的各种法家之言消化、吸收和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