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762章 中书郎王融

  孝文帝一回宫,立马就召见了拓跋澄,俩人一碰面,孝文帝就开腔了:

  “嘿,刚才那《革》卦的事儿,咱俩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在明堂那会儿,我之所以发那么大脾气,其实是怕大伙儿一拥而上,叽叽喳喳把我的大计划给搅和了。

  我这才故意板着脸,吓唬吓唬那些文武官员。想必你应该能get到我的点吧?”

  说完,他就让旁边的人都退下,跟拓跋澄开始掏心窝子:

  “我啊,今儿想做的事儿,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咱们国家是在北方打下的江山,后来又搬到了平城;可平城那地儿,适合动粗,不适合搞文艺。

  现在,我打算来个风俗习惯的大变身,走条不一样的路。

  我打算借着南下征讨的威风,把京都搬到中原去,你觉得咋样?”

  拓跋澄一听,立马就接话了:

  “陛下您想把京都搬到中原,扩大地盘,征服天下,这想法跟周朝、汉朝兴盛不衰的原因那是一模一样!”

  孝文帝又犯愁了:“可北方人念旧啊,到时候肯定得闹腾起来,这可咋整?”

  拓跋澄微微一笑,说:“这不平凡的事儿,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陛下的决定,那是您的神来之笔,他们啊,能咋样呢?还不是得乖乖听话!”

  孝文帝一听,乐得跟中了彩票似的:“任城王啊,你真是我的张子房(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智谋过人),简直就是我的智囊团!”

  到了六月丙戌日,孝文帝又发话了,说要在黄河上建座桥,好让南下的大军从桥上过河。

  这时候,秘书监卢渊上书了,他说:

  “以前的太平天子,哪有亲自带兵打仗的?

  那不是因为赢了也不显得多勇敢,输了却会掉价儿嘛!

  想当年,曹操带着一万多疲惫的士兵,就把袁绍给打败了,谢玄带着三千步兵,就把苻坚的大军给摧毁了。

  这说明啊,胜败就在一眨眼之间,跟人数多少没关系。

  咱们还是别折腾了,好好在家呆着吧!”

  孝文帝回了个诏书,那话说得,啧啧,真是绝了:

  “那些太平盛世的皇帝啊,不亲自带兵打仗,有的呢,是因为天下已经太平了,没敌人了,就像咱们村那老王,天天闲着没事干,就知道晒太阳;有的呢,胆小如鼠,只想着苟安,就像那隔壁老李,一听说要打架,吓得腿都软了。

  现在说天下太平了,其实啊,那都是骗人的,跟那些胆小鬼比起来,那更是可耻至极。

  如果说太平盛世的皇帝,就一定不能亲自带兵,那古代那些君王造的战车,岂不是成了摆设?

  就像咱们村那拖拉机,天天放在那儿生锈。

  曹操之所以能赢,那是因为他名正言顺,就像咱们村那老李头当村长,大家都服他;

  苻坚之所以败了,那是因为他失德无道,就像那隔壁村的老王,天天干坏事儿,最后被人给告了。

  哪里是人少就一定能打败人多的,力量弱就一定能战胜力量强的啊!

  这就像咱们村那小狗,虽然小,但凶起来连大狗都怕!”

  说完这些,孝文帝在丁未日那天,又讲起了武事,让尚书李冲去负责选拔将官,那场面,比村选还热闹!

  建康那边啊,有个僧侣叫法智,还有徐州的一个平民叫周盘龙,这俩货竟然趁着夜色攻打徐州城,还成功了!

  就像那电视剧里的反派,突然来个偷袭,把主角都给打懵了。

  徐州刺史王玄邈一看,这还了得,立马带兵去平叛,把法智和周盘龙都给诛杀了。

  正义英雄,最后终于把反派给干掉了!

  到了秋季七月癸丑日那天,孝文帝立了自己的儿子拓跋恂为太子。

  老王,终于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接班人。

  戊子日呢,北魏那边开始实行警戒管制,发布了紧急文告,还传得到处都是,说要南伐。

  齐武帝一听,立马就下诏征兵,从扬州、徐州征调男子入伍,还在各地广泛征兵买马,准备迎战北魏大军。

  说,中书郎王融,这家伙,那可是自认为是才华横溢,门第高得能吓死人,三十岁之前就想当公辅,野心勃勃得,一心想着爬上权力的巅峰。

  有一次啊,他在宫里值夜,手摸着桌子,那叹息声,啧啧,比那失恋的小青年还凄惨:

  “我竟然孤寂到这种地步,连邓禹那小子都会耻笑我啊!”

  还有一次,他走到朱雀桥,正好赶上大船经过,浮桥一吊,行人车马都过不去了。

  你猜怎么着?

  他竟然用手捶打车厢,那架势,比那富二代没保镖开路还不敢出门还夸张:

  “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我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

  这王融,真是狂妄得让人想笑,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点才华。

  不过,这王融虽然狂妄,但才华横溢,竟陵王萧子良就特别喜欢他,对他那是亲热得不得了。

  这俩人,一个狂妄,一个宽厚,竟然成了好朋友,就像那电视剧里的主角和配角,性格虽然不同,但就是要好的兄弟。

  后来啊,王融发现武帝有北伐的志向,这家伙,立马就像智囊团一样,开始出谋划策,还拼命学习骑马射箭,准备大展身手。

  等到北魏大军快要打来的时候,萧子良就在东府开始招募士兵,任命王融为宁朔将军,让他主持这件事。

  王融呢,也是全心全意地招兵买马,募集了几百名长江以西古楚国地区的武人。

  这些人啊,个个都是才华横溢,能够担当重任。

  这就像那电视剧里的主角,招募了一群英雄好汉,准备一起迎战反派!

  这王融啊,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给他点个赞,说声:“这家伙,真牛!”

  说,武帝病重,朝廷上下乱成一团的旧账。

  您瞅瞅,那时候武帝身子不爽,就跟要挂了一样,赶紧让萧子良全副武装,跟去打仗似的,冲到延昌殿,伺候他吃药。

  萧子良这哥们儿,也是实诚,立马就把萧衍、范云这些铁哥们儿都叫来,给安排了个帐内军主的活儿,算是给自己找了个靠山。

  到了戊辰日,武帝又派了江州刺史陈显达去樊城守着,生怕自己一病不起,朝廷里外乱成一锅粥。

  您别说,武帝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这病要是传出去,那就得炸锅了。

  所以啊,他硬撑着,把皇家乐队给请进宫来,演奏那正统雅乐,想给大家来个心灵抚慰。

  萧子良呢,也是拼了老命,日夜守在禁宫里,生怕出啥幺蛾子。

  皇太孙萧昭业也是个孝顺的孩子,隔一天就跑进来问安,伺候武帝。

  这爷孙俩,感情深得跟啥似的。

  可到了戊寅日,武帝的病情突然加重了,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菜了。

  这时候,皇太孙萧昭业还没到呢,宫里宫外的人都吓得跟见鬼似的,文武百官也都换上了丧服,准备哭爹喊娘了。

  这时候,王融这家伙,心里的小算盘,就开始噼里啪啦地打了。

  他想啊,这武帝眼看就要不行了,我何不趁机搞个假圣旨,让萧子良即位呢?

  于是啊,他就偷偷地写了份诏书草稿,准备见机行事。

  萧衍和范云这俩哥们儿,那可是机灵得很。

  他们一看这架势,就知道王融要搞事情。

  萧衍就跟范云说:“你看看,这网上都已经炸锅了,都说宫里要出事。王融这家伙,才能是有的,但管理国家嘛,他还嫩得很呢。我看他啊,眼看就要栽跟头了。”

  范云呢,也是个老实人,他说:“现在啊,忧国忧民的,也就只有王融一个人了。”

  萧衍一听,就乐了:“忧国忧民?他是想成为周公、召公那样的忠臣呢,还是想成为齐桓公的竖刁那样的奸臣呢?这可真不好说啊。”

  范云一听,也不敢多嘴了。

  就在这时候,萧昭业进宫了。

  王融一看,心想:坏了,我的计划要泡汤了。但他还是不死心,全副武装,身穿红色战服,就像个即将上战场的勇士一样,站在中书省厅前的要道上,阻拦东宫卫队,不让他们进入。

  可巧的是,武帝这时候清醒了过来。

  他一问,皇太孙萧昭业在哪里,就召东宫卫队全部入宫。

  武帝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把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了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

  过了一会儿,武帝就驾鹤西去了。

  王融一看,心想:这下可完了,我的计划全泡汤了。

  但他还是不甘心,就命令萧子良的军队接管宫城各门。

  可萧鸾这家伙,那可是个狠角色。

  他一听这消息,立马上马飞驰到云龙门。

  守卫在那里的卫士想拦他,可他哪里拦得住?

  萧鸾大喊一声:“皇上有诏令让我晋见!”

  接着就一把推开卫士,径直闯了进去。

  一进去,萧鸾就立马宣布,皇太孙萧昭业登基即位。

  他命令左右侍从搀扶着萧子良出了金銮殿,然后自己指挥并部署警卫戒备。

  那声音啊,洪亮得跟钟似的,殿内所有的官员侍从,无不听从他的命令。

  王融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他无奈地脱下战服,回到中书省,叹息地说:

  “萧子良啊萧子良,你可真是坑了我啊!”

  从此以后啊,郁林王萧昭业对王融那可是恨之入骨。

  武帝在遗诏里头是这么说的:“咱那皇太孙啊,品德那是杠杠的,越来越高了,国家有他,咱就一百个放心了。

  萧子良啊,你小子得给我好好辅佐他,多动动脑子,想想怎么把这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朝廷里里外外的事儿,不管大小,都得跟萧鸾那小子商量着来,一起拿个主意!

  尚书省那摊子事儿,可是国家的根本,就交给右仆射王晏、吏部尚书徐孝嗣去办吧,他俩靠谱;军务上的大事儿,就靠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瓌、薛渊这些人了,他们都是能打的。”

  武帝活着的时候啊,那对国家政治可是真上心,啥事儿都管得严严实实的,严明果决,一点不含糊。

  郡守县令都能稳稳当当地,干上好一阵子,地方长官要是敢违反法令,武帝可不含糊,直接封个钢刀,派人去诛杀,那叫一个狠!

  所以啊,在南齐永明那会儿,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盗贼都不敢出来晃悠,生怕被武帝的钢刀给剁了。

  不过,武帝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游乐饮宴。

  他嘴上总说着痛恨奢侈糜烂的生活,可实际上自己也忍不住,哈哈,这人性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儿,口是心非,说的和做的往往不是一回事儿。

  再说说郁林王萧昭业吧,他还没登基的时候,大家都猜是不是要立萧子良为帝。

  那时候啊,谣言满天飞,跟炸了锅似的。武陵王萧晔还当众大喊:

  “要是按辈分来,那应该是我;要是按嫡系来,那就应该是皇太孙。”

  这话一说出来,萧昭业心里那个感激啊,跟捡了个宝似的,对萧晔那是倍加信赖,觉得这家伙真够意思。

  还有啊,直閤将军周奉叔和曹道刚这俩人,那可是萧昭业的心腹,铁哥们儿。

  萧昭业一上台啊,立马就让他俩主管殿中值班宿卫,那可是贴身保镖的差事。

  过了几天呢,又把曹道刚提拔成了黄门郎,这可是个肥差。

  这萧昭业,可真是会用人,知道谁是自己人,谁是靠得住的。这家伙,不简单呐!

  说,西昌侯萧鸾。

  萧鸾这哥们儿,那可是高帝眼里的宝贝疙瘩,宠得跟啥似的。

  他这人吧,生性勤俭朴素,车驾、服饰还有那些随从,都跟咱老百姓没啥两样,简直就是个接地气的贵族。他当官也是一把好手,号称严厉能干,武帝也因此特别看重他,简直是武帝的得力助手。

  武帝快走的时候,留下了遗诏,让竟陵王萧子良来辅佐政务,萧鸾呢,就总领尚书事,成了朝廷里的大红人。

  萧子良这人吧,素来仁义宽厚,不喜欢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务,于是就特别举荐了萧鸾。

  遗诏上都说,“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同萧鸾一起商量决定。”

  这可是萧子良的妙计啊,真是慧眼识珠。

  再来说说萧昭业吧,这小子从小是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长大的,袁氏对他那是真疼啊,跟亲生的一样。

  可是呢,等到王融那小子阴谋立萧子良失败之后,萧昭业就对萧子良心生忌恨了,真是人心隔肚皮。

  武帝的遗体移到太极殿那会儿,萧子良住在中书省,萧昭业就派了虎贲中郎将潘敞,带了二百名士兵,驻守在太极殿西侧,那架势,就跟要干架似的。

  等到武帝的遗体装入棺木,各位亲王都走出宫中之后,萧子良想留下来,等到下葬那天再离开,结果没被允许,真是尴尬啊。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