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436章 九品中正制改不了

  话说啊,当那时候有个哥们儿叫庾纯,这货居然跑到廷尉那儿自首去了,一脸委屈地说:

  “哥们儿,我跟你们说啊,那庾旉给我看了个表章草稿,我也没多想,就跟着他们一起瞎折腾了。”

  晋武帝一听,大手一挥,豪放地说:

  “算了算了,庾纯你也别有压力,我给你免罪!”

  可这廷尉刘颂就不高兴了,直接给庾旉参了一本,说他大不敬,得判死刑,还得把尸体摆大街上,让大家围观。

  那些尚书们一听,也来凑热闹,嚷嚷着让廷尉赶紧执行。

  可这夏侯骏,这货是个明白人,直接说了:

  “咱们朝廷里这八座大官儿,不就是为了处理这种破事儿的吗?”

  于是,他也上书开撕。

  那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也站在夏侯骏这边,给他点赞。

  这事儿在晋武帝那儿,搁置了整整七天,最后武帝发话了:

  “庾旉啊,你这首犯,本来该斩首的;但看你家人自首,就饶你一命。你和那太叔广等七个人,命是保住了,但官职就别想了哈。”

  转眼到了二月,晋武帝下令,把济南郡划归齐国。

  己丑那天,还封了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寔,为北海王,那待遇规格,简直了,高高在上啊!

  接下来,三月辛丑那天,哎哟妈呀,发生了日食!

  这齐献王司马攸啊,一肚子火,结果就病倒了。

  他想去给文明皇后守墓静静,可晋武帝就是不同意,还派了御医去给他瞧病。

  这些御医啊,一个个都顺着武帝的意思,非得说司马攸身体没毛病。

  有个叫向雄的大臣,看不下去了,进谏说:

  “皇上啊,您子侄兄弟虽多,但有才有德的少啊。让齐王留在京城养病,好处多多,您得考虑考虑啊。”

  可惜,武帝没听进去,向雄一气之下,居然就这么走了。

  后来,司马攸病情加重,武帝还催他上路。

  司马攸只能硬着头皮,撑着力气去见武帝辞行。

  这货虽然病得不轻,但还是保持了一贯的风度,让武帝更觉得他其实没毛病。

  辞别之后没几天,司马攸就吐血而亡了。

  武帝得知后去吊丧,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哭得稀里哗啦,说父亲的病都是被医生给耽误了。

  武帝一听,立马下令斩了那些医生,还让司马冏继承了他爹的爵位。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话说啊,晋武帝对司马攸这小子,哎呦,简直是宠爱得不得了。

  可惜啊,武帝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心机小人儿,比如苟勖、冯紞这俩货,整天在武帝耳边,嘀咕司马攸的坏话。

  武帝一听,心里就开始琢磨了:我得为我自己的后路着想啊。

  于是,大手一挥,司马攸就被打发出了京城。

  后来呢,司马攸这小子竟然没了,武帝那个伤心啊,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时候,冯紞这小人儿还在旁边说风凉话:

  “齐王名声太旺,天下人都围着他转,现在他挂了,对国家可是大好事啊,陛下您就别太难过了。”

  武帝一听,觉得这货说得也有点儿道理,于是就抹了一把眼泪,下令按照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来给司马攸办丧礼。

  要说起这司马攸啊,真的是个守规矩的好孩子,几乎没啥过错。

  就连武帝都对他又敬又怕,每次跟他聊天,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

  哎呀,光阴似箭啊,一转眼就到了夏季五月己亥日,琅邪武王司马伷,也追随司马攸去了。

  再到冬天十一月,魏舒这哥们儿还升了官,被任命为司徒。

  这一年啊,河南以及荆、扬等六州都发了大水,老百姓可遭了罪了。

  还有啊,那个归命侯孙晧,也一命呜呼了。

  鲜卑的慕容涉归也没了,他弟弟慕容删篡了位,还想干掉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

  慕容廆一看,这还得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就躲到了辽东人徐郁的家里。

  咱们再说说,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五年的事儿。

  这年是甲辰年,公元284年。

  春节正月己亥日那天,你猜怎么着?

  武器库的井里,竟然冒出了两条青龙!

  武帝一听这事儿,乐得合不拢嘴,立马跑过去看热闹。

  百官们也都想趁机拍拍马屁,可是尚书左仆射刘毅却上表说:

  “哎呀,龙在夏朝王庭出现,最后给周代带来了灾祸啊。

  《易经》里都说了,‘龙潜伏着不能乱窜,因为阳气低沉。’

  我翻了翻旧书,前人可没因为龙出现,就瞎庆贺的。”

  武帝一听,觉得这话在理儿,就采纳了刘毅的意见。

  起初啊,陈群觉得吏部那帮人,审查士人的工作做得太烂,于是就下令各郡国自己设立中正,州里设个大中正,都选当地人来当官。

  得德才兼备,才能上哦,还得看能力、政绩和资历,分成九品等级。

  你牛X了,就提拔你;你人品有问题,那就降职。

  吏部就是根据这个来安排官员的。

  这个制度已经实行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可惜啊,有些中正并不是合格的官员,所以邪恶敝败的风气,就越来越严重了。

  说起来,真的让人脑壳疼啊!

  瞅着现在这九品中正制,简直就是一锅乱粥啊!

  这些中正官们,手握大权,随便给人定品级,简直比皇帝老子还牛气!

  他们这么一整,朝廷的威风,都被他们抢去了。

  这些中正官们,公事上犯了错也不觉得脸红,私底下还爱揭人短。

  这种制度下,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去钻营,廉洁、谦逊这种好词儿,现在听都听不到了,整天就是吵吵闹闹,打官司,我都替我们大晋朝害臊啊!

  这中正制度,简直就是政治的毒瘤,我来给你数数它的罪状:

  首先,品级高低就看你有没有权有势,是非标准也是人云亦云,你的身份,十天之内就能翻个底朝天。

  上品官呢,都是富二代,下品官,嘿嘿,权贵家的孩子才不去当呢,这也太坑爹了!

  其次啊,本来设立中正,是想让大家都有个公正的评议,但现在呢?

  中正的权力大得吓人,州里的舆论,都被他们捏在手里,大臣们之间互相撕逼,这还哪儿有公正可言啊!

  再说啊,九品中正制,本来就是为了分出个优劣、先后,但现在呢?

  优品都被劣品踩脚下了,前后顺序都颠倒了,这不是扯淡吗?

  还有啊,皇上您平时奖善惩恶,都是按法律来的,但唯独这中正制度,把一国的重任交给他们,却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人们还不能告他们,这让他们更加得瑟了。

  受了冤枉的人只能憋着,皇上您也听不到他们的吐槽啊!

  再说了,一国的士人那么多,中正官们连他们的脸都没见过,更别说了解他们的才能了。

  他们不管了解不了解这些士人,都得评论、衡量他们的才能和品德。

  这简直就是瞎胡闹啊!

  他们要是只信自己,那就是无知;要是只听别人的,那就是偏听偏信。

  找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治理百姓啊。

  但现在呢?

  有功绩的人,职位低得像个弟弟;无功绩的人,反而职位高得吓人。

  这就是,打压了真正有功的人,而去推崇那些虚名啊!

  这样下去,浮夸的风气就会盛行,而官员的政绩考核,也就成了摆设。

  官职本来是由不同的人才来担任的,但现在呢?

  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只管你是几品。

  有的人,能力与品级,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要是想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拔人才呢,又被品级给卡住了,这简直就是扯淡啊!

  官职的品级与人的才能,都不匹配了!

  那些九品中的辣鸡人,他们不揭露明显的罪过,也不说说推荐人的好处,就是放任自己的喜好,拉帮结派,这样下去,天下人怎么会不抛弃德行,而去专心玩人情世故呢?

  所以啊,虽然职务名称是中正,但实际上呢?

  就是邪恶的大本营!

  事务名称是九品,但实际上有八点坑人啊!

  古往今来,要说啥坑最大?

  我告诉你,绝对是这九品中正制!

  真是坑死人不偿命啊!

  我个人觉得,咱们得一脚,把这中正官踹飞,把这九品制度扔进垃圾桶,把这魏朝留下的垃圾规矩,统统扔掉,咱们得整个新制度,像个样子的!”

  太尉、汝南王司马亮,还有那个司空卫瓘,这两位老大哥也跳出来说:

  “魏朝那时候,天下乱成一锅粥,人们跑得比兔子还快,想找个靠谱的人才?

  想得美!

  所以才搞出这九品官职制度,就是个临时抱佛脚的选人法子。

  可现在咱们一统江山了,教育也搞得风生水起,咱得把这垃圾规矩,扫进历史垃圾堆,用土断法来挑人。

  从公卿开始,都按家门口来定,别再像个游客一样,到处挂单。

  把这九品中正制彻底废了,让乡里乡亲自己选头头,这样大家就不再去追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都老老实实靠本事吃饭。”

  始平王的那个文学小弟,江夏的李重也嚷嚷:

  “废了九品制后,咱们得先让人们自由搬家、合并,这样真正的土断法就能玩转了。”

  晋武帝听了觉得挺靠谱,可最后还是怂了,没改革。

  冬季十二月庚午那天,大赦天下,好像是皇帝老儿心情好,给大家发个红包。

  闰十二月,杜预老爷子一蹬腿儿走了。

  那年啊,塞外的匈奴人太阿厚,带着他的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来投降,晋武帝就让他们在塞内西河住下了,好像是开了个招待所。

  宁州也给废了,并入益州,还设了个南夷校尉,来管理益州,这官儿也够忙的。

  一转眼,就到了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六年,乙巳,公元285年。

  春天正月里,尚书左仆射刘毅辞职回乡,结果没多久就翘辫子了。

  戊辰日那天,王浑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他儿子王济也混了个侍中。

  王浑手下,有个小弟办事儿不靠谱,王济就一锤子把他锤了。

  可王济的堂兄王佑,跟王济不对盘,就抓住这事儿,说王济不尊敬他爹。

  晋武帝听了就不待见王济了,后来王济因为犯错,被炒了鱿鱼。

  王济这人是个豪爽汉子,晋武帝就跟侍中和峤说:

  “我要是先骂王济一顿,再给他升官,他会咋样?”

  和峤说:“王济那脾气,估计得怼回来。”

  晋武帝就把王济叫来,劈头盖脸训了他一顿,然后问:“你心里有愧没?”

  王济回答说:“就像《尺布》《斗粟》那歌里唱的,我常为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却不能让亲人更亲,就因为这,我对陛下有愧。”

  晋武帝听了,一脸懵逼。

  那个和峤啊,是和洽的孙子,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呢。

  哎呀妈呀,这一年可真是流年不利啊!青、梁、幽、冀这几个州旱得跟啥似的,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

  话说啊,转眼就到了八月丙戌朔日那天,哎呦喂,不得了了,日食啦!

  老百姓们又吓得一脸懵逼,慌忙不已。

  再后来呢,到了十二月庚子日,襄阳武侯王濬也驾鹤西去了!

  这一年呢,慕容删被手下给做掉了,他的小弟们,就赶紧把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找回来继位。

  慕容涉归跟鲜卑的宇文部,向来不对付,慕容廆这小伙子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就想去找宇文部干一架。

  可朝廷里的老大们就是不让,急得慕容廆直跳脚。

  于是一怒之下,他就跑到辽西去耍横,见人就砍,见东西就抢,闹得可凶了。

  晋武帝一看,这哪儿行啊,赶紧派幽州的军队,去收拾他。

  两边儿就在肥如干了一架,慕容廆那边儿,被打得落花流水。

  从那以后,慕容廆就年年跑到边境地区捣乱,还往东边儿去打扶余。

  扶余王依虑一看,这形势不对,就自我了断了,他的儿子、兄弟们也都跑到沃沮,去躲起来。

  慕容廆这小伙子可没闲着,一鼓作气就把扶余国给平了,抓了一万多人回部落。

  时间一晃,就到了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七年,丙午,公元286年。

  正月甲寅朔日那天,哎呦喂,又日食了,这一年真是天象乱套了啊!

  魏舒这老头子说自己病了,非得退休不可,最后以剧阳子的身份溜了。

  魏舒这人吧,做事儿总是先做了再说,所以他退位的时候,大家都一脸懵逼。

  卫瓘就给他写信说:

  “老魏啊,每次跟你谈退休的事儿,你总是嘴上说说,这回可真是‘说起风就是雨,一下子就溜了’啊。”

  夏天的时候,慕容廆又去辽东耍横。

  扶余王依虑的儿子依罗,就带着他那些残兵败将,想回旧国去,想复国。

  他就向东夷校尉何龛求救。

  何龛就派了个叫贾沈的小弟,带兵去护送依罗,回扶余国。

  慕容廆听说了这事儿,就派他的小弟孙丁,带骑兵,去路上堵他们。

  贾沈这家伙可真不是吃素的,一顿操作猛如虎,就把孙丁给干掉了,扶余国就这么恢复了。

  秋天的时候,匈奴人都大博和萎莎人胡,各自带着一大帮子人,去雍州投降了。

  九月戊寅日那天,扶风武王司马骏也走了。

  到了冬天十一月壬子日,朝廷就任命陇西王司马泰,去管关中那些军队的事儿。

  这司马泰啊,是晋宣帝的弟弟司马馗的儿子,也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了。

  这一年呢,鲜卑的拓跋悉鹿也挂了,他的弟弟拓跋绰就接了他的位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