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96章 师丹开喷

  哎呀呀,说起那天啊,丁酉日,皇帝老儿一拍大腿,就任命了光禄大夫傅喜当大司马,还封他为高武侯,这货可算是瞬间走上了人生巅峰啊!

  秋风吹起,转眼间九月甲辰那天,虞地的天上“啪啪啪”掉下了两颗陨石,这事儿简直比中彩票还稀奇!

  然后呢,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这帮朝廷里的“键盘侠”就开始给皇帝出谋划策了:

  “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她们啊,尊号上那‘定陶’俩字儿太土了,赶紧去掉吧。

  还有啊,她们的车马衣裳啥的,怎么也得配得上‘皇’这个身份啊。

  得给她们安排些小跟班,再顺便在京城给共皇建个祭庙,让他老人家也享享福。”

  皇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啊,就扔给大臣们去讨论了。

  大多数官员都是皇帝的小迷弟,纷纷表示:

  “妈妈靠儿子才能装逼,当然得给她们建个尊号啦,这样才能显得咱们皇帝大大的孝顺!”

  可是呢,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他们三个老顽固就觉得这事儿不靠谱。

  特别是师丹这哥们儿,直接就开喷了:

  “圣王制定礼仪的时候,可是模仿天地的哦。

  上尊下卑,这可是天地的规矩,不能乱搞啊。

  现在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的尊号里还带着‘定陶共’,这意思就是妈妈跟着儿子、老婆跟着老公啦。

  要是给她们设官属、配官吏,车马衣裳都跟太皇太后一个样,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定陶共皇的尊号、谥号都已经定下来了,从大义上讲就不能再改动了哦。

  《礼记》里头都说了,‘父亲是士,儿子成了天子,祭祀父亲时,虽可使用天子的祭仪,但父亲的殡服仍必须穿士的服装。’

  这说明啊,儿子给父亲封爵是木有道理的,这就是尊重父母啦。

  你成了人家的后嗣,就成了人家的儿子,所以得为人家守三年孝,穿那粗麻衣服。

  对生身父母呢,孝期就得缩短点啦,这样才能显出对被继承人的祖先的尊崇啦,也才能显出对正统的重视嘛。

  孝成皇帝可是个聪明人儿,特意为共皇选了个继承人,好承奉共皇的祭祀啦,让共皇能长久地当藩国的太祖啦,祭庙的香火万世不灭啦,这情义可算是到顶了啦。

  陛下您作为先帝的继承人啦,身在嫡系大宗啦,继承了宗庙、天地、社稷的祭祀啦,从大义上讲啦,就不能再去承奉定陶共皇了啦,也别去共皇祭庙祭祀了啦。

  现在要在京城给共皇立庙啦,派臣子去祭祀啦,这可是无主的祭祀啊啦。

  再说啦,皇帝的祭庙啦,等亲情一断啦,就得撤除啦。

  白白地放弃一个藩国太祖万世不堕的祭祀啦,去趋就一个既无主、将来又得撤除、又不符合正道的祭祀啦,这可不是尊崇厚待共皇的做法啊!”

  哎呀,从此以后啊,师丹这哥们儿就渐渐地失宠了,皇帝老儿觉得他太不给面子了。

  话说啊,就在那个时候,有人给皇帝上书了:

  “古代人们用龟甲、贝壳啥的当钱,现在咱们用钱币了哈,老百姓可遭了秧了,要我说啊,咱们得整整这货币制度。”

  哀帝一听,哎呦,这事儿不小啊,得问问师丹的意见。师丹琢磨了一下,说:“改就改呗,也没啥大不了的。”

  哀帝就把这份奏章,甩给了相关的官署去讨论。

  可这些官员们都觉得,钱币都用了这么久了,哪能说改就改呢?

  大家都挺纠结的。

  师丹这老头子啊,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把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呢,他又跑去跟着那些公卿们一起嚷嚷,说还是不变的好。

  这事儿还没完呢,师丹让手下写个奏章,那小弟就偷偷地抄了一份草稿。

  这不,丁家、傅家的孩子们知道了,就派人去告师丹一状,说:“师丹你老兄上的那个密奏,现在满大街的人手里都有副本了哈。”

  哀帝一听,这还了得?

  就问将军们和宫廷官员们怎么看。

  大家都说:“忠臣可不会把劝谏皇帝的话到处乱说,大臣们奏事的内容也不应该泄露出去。

  这个师丹啊,应该交给廷尉去治罪。”

  这事儿就落到了廷尉的手里,廷尉就弹劾师丹犯了大不敬罪。

  案子还没最后定下来呢,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这俩哥们儿就跳出来了,上书为师丹求情。

  他们说:

  “师丹的经学和品行啊,那绝对是顶呱呱的。

  这么多年来,能像他这样的大臣可真不多了。

  他就是因为心里憋屈,才上了个密奏,哪儿来得及想那么多呢?

  就让手下写了,泄露的过错也不在他啊。

  就因为这个把他给贬了,恐怕大家心里都不服气。”

  哀帝听了,摸了摸下巴,说:“那好吧,申咸、炔钦你们俩的官秩各降二级吧。”

  然后就大手一挥,下了策书,把师丹给撸了,说:

  “师丹啊师丹,我看你官位这么高、责任这么重,却干出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

  你的言行都跟诏令拧着干、反复无常、说话还自相矛盾,我真是替你害臊!

  不过呢,看在你曾经是我师傅的份儿上,我也不忍心太狠。

  现在就把大司空、高乐侯的印信、绶带给你吧,你麻溜儿地回家去吧,别再掺和朝廷这点儿破事儿了。”

  哎,这师丹啊,最后还是落了个被炒鱿鱼的下场。

  尚书令唐林看着不服气,就给皇上写了一份奏折。

  唐林这哥们儿,可真是敢说话,他写道:

  “皇上老哥儿,我看您把大司空师丹给撸了,这心里头可真是跟猫爪子挠似的。

  您知道吗,那些耍笔杆子的,写文章的时候,总得给那些大牛留点面子,别把小错儿都掀出来晒。

  师丹这货,可是个五经通,儒学的大佬啊,品德也是杠杠的,可算咱们国家的活化石了。

  他手把手教皇上,还扶着皇上走,一直干到三公的高位,说实话,他犯的那点儿小事儿,真心不算啥,全国人民都没觉得他有啥大错。

  现在事儿都过去了,您把他免爵了,这处罚有点儿过了啊。

  京城里有点儿眼光的人都说,应该让师丹重回巅峰,继续风光,也让他有机会再跟皇上喝喝茶、聊聊天。

  皇上您就顺手推舟,满足一下大家的小心愿,也算是给这位老司机一个暖心的抱抱啦。”

  哀帝一听,觉得唐林说得挺在理儿的,于是一挥手,封师丹为关内侯了。

  哀帝还挺听杜业的话,把朱博这老哥哥又给找回来了,官复原职,还让他当上了光禄大夫。

  没过多久,又提拔他做了京兆尹。

  到了冬天,十月二十三号那天,还让他当上了大司空呢,这升职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再来说说这个中山王刘箕子小朋友吧,他从小就得了个眼病,他奶奶冯太后可是亲手把他拉扯大的,还天天求神拜佛,希望神仙能帮他治治病。

  哀帝也挺上心的,特地派了个叫张由的中郎谒者,去给他看病。

  可这个张由啊,自己都有疯疯癫癫的毛病,一到中山国就突然犯病了,一怒之下就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往西跑回了长安。

  尚书那边就拿着小本本问责他了:“喂,老张,你咋就擅自离开中山了呢?”

  张由一哆嗦,就开始瞎编了:“哎呀,中山国的冯太后诅咒皇上和傅太后啊!”

  傅太后跟冯太后啊,原来都是汉元帝的妃子,傅太后一听这事儿,立马就火冒三丈,派了个御史丁玄去查。

  查了十几天啥也没查出来,她还不死心,又派了个中谒者令史立去查。

  史立这货一心想升官发财,就使劲儿拷问冯太后的妹妹冯习和弟媳君之,结果把人给拷死了好几十个。

  然后他就上奏说:“冯太后这个老娘们儿搞诅咒,想害死皇上,好让她家中山王上位。”

  可冯太后就是死不认罪啊。

  史立就急眼了:“你当年挡熊的时候那么勇猛,现在怕啥?”

  冯太后回宫后跟闺蜜们说:“挡熊那事儿,都是宫里头的老黄历了,这个官吏咋会知道?这肯定是宫里有人想害我!”

  说完,她就喝了瓶毒药自杀了。

  哎呀妈呀,这事儿闹大了,牵扯进去的人一大堆,像那个宜乡侯冯参啊、君之啊、冯习和她老公儿子啊,都因为这案子,要么自杀,要么被砍头,一共死了十七个人呢。

  说起来啊,真是让人泪奔啊!

  司隶孙宝这哥们儿也不服气,直接找皇上说:“咱得重新审审冯家的那个案子。”

  结果呢,这事儿把傅太后给惹毛了,老太太拍着桌子嚷嚷:“皇上啊,你整个司隶,难道是专门来盯梢我的吗?冯家那点儿谋反的小心思都明摆着了,这孙宝却还要挑刺儿,揭露我的老底儿,我看他才是该蹲大牢的那个!”

  哀帝一听,得,这傅太后发火,咱可惹不起,于是就把孙宝给关进大牢了。

  这尚书仆射唐林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跳出来给孙宝辩解。

  可哀帝觉得,这哥们儿就是在拉帮结派,想搞小团体,直接把他发配到敦煌鱼泽障候去了。

  大司马傅喜和光禄大夫龚胜这两位,也是硬骨头,非得给孙宝讨个公道。

  哀帝被他们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最后只好去跟傅太后汇报了一下,这才把孙宝给放了出来,官也恢复了。

  那张由呢,因为他是第一个揭发这个案子的,皇上一高兴,就给他赐了个关内侯的爵位。

  史立也因为这事儿升了官,当上了中太仆,可谓是因祸得福啊!

  哎呀妈呀,时间一晃就到了汉哀帝建平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年的春天。

  正月里,天上还出现了异星,就挨着牵牛星旁边儿,这可是个大奇观啊!

  老百姓们都看傻眼了,这异星出现,也算是给这平淡的日子添了点儿乐趣吧!

  咱们唠唠丁家和傅家的那些人啊。

  这两家人可真是嚣张奢侈得不得了,一个个都是土豪级别的。

  看到傅喜那么低调、节省,他们心里那个恨啊,简直就像猫爪子在挠心。

  还有呢,傅太后这老太太,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她想着给自己弄个尊号,想跟成帝的老妈,就是太皇太后平起平坐。

  可这傅喜呢,就是跟孔光、师丹他们几个老顽固不同意。

  哀帝这边儿听大臣们说得头头是道,那边儿又受傅太后的唠叨,哎呀,真是左右为难啊。

  这事儿就一直拖着,拖了一年多。

  傅太后等得不耐烦了,终于大发雷霆。

  哀帝一看,得,没辙了,先把师丹给撤了,想让傅喜看着办。

  可这傅喜啊,真是个硬骨头,就是不动声色,不给面子。

  这时候,朱博这哥们儿跟孔乡侯傅晏搭上了线,俩人开始琢磨着怎么给傅太后弄个尊号,顺便捞点好处。

  他们趁着皇上空闲的时候,就跑去献殷勤,还老递交些秘密报告,说傅喜和孔光的坏话,哎呀,真是小人得志啊!

  终于有一天,哀帝下令把傅喜的官给撤了,让他以侯爵的身份滚回家去。

  御史大夫这个位子一空出来,大家都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说了,古今制度不一样,从皇帝到小官儿的称呼都变了,就改个三公也没啥用,反而让国家治理更乱。

  这时候,朱博就跳出来了,开始他的表演:

  “咱们以前都是怎么做的呢?

  先从地方官里挑好的,提到中二千担的级别,然后再从这些人里选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干得好,就能升为丞相。

  这样一步步来,才能显出皇帝的威严,也加重了丞相的权力。

  可现在呢,中二千担的官儿一下子就能当丞相,这哪儿行啊?

  我觉得啊,大司空这个官儿可以不要了,但御史大夫得恢复,咱们得按老规矩来。

  大司空撤了以后,我愿意先当个御史大夫,给大家做个榜样!”

  哎呀,这朱博啊,真是会说,把自己说得跟个英雄似的。

  哀帝一听,哎呦,不错嘛,就答应了。

  等到夏天的时候,就把朱博提为御史大夫,又让丁太后的哥哥丁明当了大司马和卫将军。

  大司马这头衔还是跟以前一样,哎呀,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大家看看,这朱博和丁明,一个会说,一个会拍,这不就上去了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