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文钱的东西换一百万贯的粮食,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
一百万贯可以换多少粮食了?
两文一斤,一贯五百斤,百万贯足可换得五万万斤(5亿)粮食,这都足以够关中百姓吃上半年了。
如果这批粮食拉到关中,必定能够大大的缓解缺粮的处境。
李二眼睛都红了,看着秦墨的目光不善起来,“你要那么多粮食做什么?小孩不要整天想着赚钱,操持贱业。”
“陛下,我不卖粮食。”秦墨道,“想要赚钱,我有的是法子,像这龙珠,我拿一百个出来就能卖一百万贯了,何必辛辛苦苦的跑去林邑那么远运粮食回来?”
“龙乃是皇室专用之物,谁敢买?”李二瞪眼道。
秦墨萌萌哒表示,“不一定要龙啊,我把除了龙的十一个生肖弄进去,也可以卖啊。”
李二老脸一红,开始转移话题,“这粮食不卖,你拿来做啥?”
“陛下,所谓极旱必蝗,今年关中若无大雪,明年必有蝗灾。”
秦墨的话如同一声旱雷炸得李二头昏脑涨。
李二瞪眼道,“竖子,没有根据之事,你怎敢胡说八道?”
古代人比较迷信,蝗灾会认为是帝皇失德,必须要下罪己诏。
杀哥宰弟且为乐的李二对此十分忌讳,说他失德,岂不是说他得位不正?
长孙皇后也道,“不可胡说八道。”
秦墨翻着白眼,嘀咕道,“没文化真可怕。”
“竖子说什么?”虽然没听见秦墨说什么,但直觉告诉他,秦墨一定是在嘲笑他。
秦墨问,“陛下可知蝗灾如何形成?”
李二摇头,“某如何得知?大臣们说是皇帝失德,你怎么看?”
这是试探了。
秦墨嗤笑道,“没文化,真可怕。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为看书方便,就不把面积转换成古代的尺或丈了。)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今年关中干旱,若年底无有大雪,明年必有蝗灾。”
听到蝗虫卵数量如此恐怖,李二只觉得头皮发麻,“你如何得知地中有如此数量蝗虫卵?”
“我挖出来数过啊,现在还没有到顶峰。”秦墨道,“八月将是蝗虫产卵的盛期,到明年三四月孵化,五六月将会有蝗灾。”
这下李二没脾气了,“你数过?”
长孙皇后道,“蝗虫卵那么小,如何数得清?”
“没错!”李二点头,给了长孙皇后一个赞赏的眼色。
秦墨翻着白眼,“你们连蝗虫卵都没见过?”
李二斥道,“不许翻白眼。”
他现在知道秦墨翻白眼就是表示鄙视的意思。
秦墨叹道,“所以我叫陛下发展科学啊,若是人人得知这蝗虫形成原理,还会有谁说陛下失德?”
李二问道,“科学里也有关于蝗虫方面的?”
秦墨道,“这叫自然科学,我前些时日已经翻过土,蝗虫卵的数量已达每平米2000个卵块,至于卵块中的数量也可以数清,陛下若不信,明日我带你们去看看。”
对于明年六月关中爆发蝗灾的事情,他早已从历史中得知,为了有凭有据,他还特意做了相关的调查。
听秦墨这么一说,李二面沉如水,他知道秦墨绝无虚言的。
“所以你拿那龙珠从林邑换粮食就是为了赈灾?”长孙皇后问道。
“是。”
李二不禁动容,“板荡见忠臣,大唐幸甚!某幸甚!”
第二日。
李二在贞观元年第二次罢朝,一大早就带人来找秦墨。
还是老配方,老秦,老阴货,尉迟老傻。
秦墨将李二带至长安城外,找了一块干旱挖地,开始挖掘。
蝗虫卵长达6~7mm,长椭圆型,有些弯曲,黄色,算是昆虫中较大的,肉眼都看得见。
秦墨用铲子挖出一块土,让李二等人查看。
足有数十个卵块,随后他拿了一个卵块,用一张白纸垫着,把卵挑出来,数给李二等人看,“这个卵块56粒,这个60粒,这个65粒.......。”
一连数了十几块。
李二的眉头紧皱,“继续挖。”
尉迟老傻继续挖掘,一平方内共找出2100块。
秦墨道,“陛下,长安旱情还不算严重,关中其他地方可能更甚。”
李二沉声道,“任何人不得泄露今日之事。”
若是蝗灾的事情泄露出去,必定会引起恐慌和混乱,所以虽然李二带着侍卫出行,但却没有让他们靠近,连做苦力的都是尉迟老傻。
历史对这种蝗灾的描写是这样的: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己巳,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庚午,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诏书略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义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会所在有雨,民大悦。
因为这场旱灾蝗灾引起的饥荒,老百姓都要卖子女换食物了,可见其严重性。
李二声音沉重,看了老阴货等人一眼,“如秦墨所言,若冬季无大雪,蝗灾将无法避免,你们有何办法?”
事实摆在眼前,李二已经相信了秦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