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的思维方式众人不同。
在发现劳动力不足之后,就马上想到要用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耧车则是他在网上搜索古代农业工具时发现的,否则也不可能知道东汉时候的东西。
他优势在于他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再加上能够上网这个金手指,解决问题来根本没有任何的难度。
耧车的图纸随便就可以找出来,随后让工匠们打造出来就行了。
李二随后又询问了纺织工坊和钢铁厂的一些事情,才让秦墨出宫。
出了皇宫,秦墨去了中科院。
中科院现在已经成了大唐的技术扩散中心,榨油技术就是第一炮,此话就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出来,虽然不是什么变革性的发明,但是对于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秦墨相信,总有一日,会有划时代的发明诞生的。
他有一段时日没来中科院了。
从小学到初中的数理化教材编写完毕之后,秦墨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日常的管理工作就全部交给孔颖达和原来国子监的官员负责了。
一路进来都有师生向秦墨打招呼。
“你小子多久没来中科院了?”却是孔颖达也在下朝之后来中科院视察,正好与秦墨碰上了。
秦墨笑道,“我这不是忙吗?”
五姓七望被李二消灭后,秦墨因为朝廷要选拔官员填补空缺来了一次之后,就再没有来了。
算起来有一个多月了。
不过中科院已经进入了正轨,秦墨也不需费心了。
“你这次来中科院作甚?”孔颖达问道。
秦墨道,“这不是劳动力不足,田地大量荒芜吗?我来解决这个问题。”
孔颖达道,“老夫着了你小子的道,那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家里大量的土地没人种,被家中老妻骂死。”
秦墨笑道,“少在这哭惨,单是林邑的粮食就足以抵上你地里几十年的收成。”
“中科院有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办法?”孔颖达问道。
秦墨道,“当然,有一种名为耧车的事物,可以日种一顷,我来这里就是让农科院造出来。”
说到制造农具,自然是农科院比较擅长。
“老夫随你去看看。”孔颖达也来了兴趣。
两人来到农科院所在之处。
却见农科院的学生围在院里的空地之上,还听见一片叫好之声。
“贾先生,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秦墨和孔颖达两人走了过去。
贾路仁高兴的道,“蓝田侯,你来得正好,某正想去找你。”
“找我有什么事?”
贾路仁指着空地上的一个木制的器具道,“蓝田侯看这是什么事务?”
“耧车!你从何处得知此物?”秦墨眼中瞳孔一缩,高兴的道。
贾路仁敬佩的道,“蓝田侯果然是见多识广,此物正是耧车,乃是某从祖先的手记里知道此物,通过里面的描绘还原出来的。”
“你怎么想到发明耧车?”
“我看大唐地多人少,若是有了先进的耧车,百姓必定能够耕种更多的土地。”
“做的不错,我会向陛下为你们请功。”秦墨喜悦的道。
这耧车他拿图纸给中科院造出来,和他们自己弄出来的意义根本不一样。
这说明种科院开始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耧车的样式和他从网上找来的一模一样,贾氏的子弟正在操作,一人充当耕牛之用,一人扶着耧车,种子一粒粒的被快速播种在土地里面。
这是一个成功的发明。
看着他们操作了一会,秦墨就命人扛起这耧车前往皇宫,再次求见李二。
黄门小太监把耧车扛了进来。
“你怎么又来了?”李二好奇道。
“陛下看这是何物?”
秦墨指着耧车。
“这难道是耧车?”李二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秦墨点头,“正是,我本来想去找贾路仁还原耧车,没想到到了中科院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从古籍里把耧车给还原出来了。”
李二喜道,“可验证过?”
“已经验证过,陛下可要看我示范一下。”
“好!”
李二命人抬着搂着到了御花园里,牵来马匹,在木盒里放一些麦粒进行试验。
当李二看到种子被快速种下时,喜不自胜。
“重赏贾氏,封其为县子赐金五百贯!”
这赏赐和秦墨当初发明贞观犁时的十五贯钱不可同日而语,当初秦墨为此发飙,还因此建立了中科院,就为了提高大唐君臣对技术的重视。
而如今,他的目的是达到了。
李二对于技术的很重视。
耧车出来之后,耕种的效率将提升很多,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一下大唐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考虑到大唐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劳动力的缺口依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奴隶交易的势头不会因此而有任何减弱。
秦墨和李二倒是不必担心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有什么变故。
“朕会下令各地官府推广耧车,你在《贞观民报》上也刊登此物,向天下推广。”
随着《贞观民报》向天下扩散,其公信力比地方官府说的话还要强。
毕竟天下百姓都知道《贞观民报》乃是朝廷喉舌,可信度比地方官府要强。
李二见识过《贞观民报》对渔轮的重要作用,也学会了拿为为自己所用。
双管齐下,耧车不用多久就能向天下推广。
“是。”
试验完毕之后,天色已黑,秦墨在皇宫里吃完晩饭才返回秦府。
第二日,秦墨就命人撰写好稿子,把耧车的图纸和制造方法详细刊登,同时秦墨还把贾路仁因为发明此物受封县子的事情写上,以宣传技术的重要性。
各地官府的宣传加上报纸的发行,没过多久,耧车推行到天下了。
而贾路仁因为技术发明而受封子爵也是让无数人艳羡不已,大唐百姓发现,原来除了战功,技术发明也是可以封爵的,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技术发明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而这正是秦墨在《贞观民报》上刊登这则消息的初衷。_
飞卢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