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时代局限性
颍川的情况要比汝南糟糕一些,至少汝南有李维在,所以道路上是很难看到流民的,而颍川就不同了,土地兼并外加失地流民没有一技之长,饿死了不少人。看着一路的惨状,徐庶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惜了,他们没有坚持到汝南,只要到了汝南,他们怎么也是不会饿死的。”李维看着倒在路边已经没了生机的皮包骨,叹了口气,这都是人口啊,说没就没了。
饿死是大部分流民的下场,但更多的是病死和撑死,有人会奇怪,流民怎么会撑死?但是这些流民是什么都吃,饿极了啃树皮吃观音土,啥都愿意往肚子里塞。这年头连老鼠都快要被吃得绝迹了,可见粮食的紧缺。
汉帝国不是没粮,但是粮食都在世家大族和商人手里,流民又没钱,哪里吃得到粮食。也就是李维这样的挂逼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种出大量的粮食来养活这么多人口。汝南的地形很尴尬,明明是北方地区,但是却多山,不适合种小麦,种水稻的话天气又太冷,要不是李维开挂,就他的领地里所产出的粮食,养活千人都不行,哪像是现在,养活手下所有人都还有剩余。
被灵气滋润的水稻,二十天一熟,亩产达到了一熟400斤的水准,靠着这开挂的来的粮食,李维才养得起这么多的流民和军士。
“李将军你心善,愿意开仓放粮,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你救得了一部分人,但是救不了所有人,实在是可惜。”徐庶叹道,他本身就是正义感爆棚的人,看到路边的饿殍,心中也不好受,但是世道如此,他又能做些什么?
“元直先生你愿意帮我的话,我就有信心养活全天下的流民,而且我还要让他们成为有地可种,有养活自己的手艺的自由人,能够安居乐业,不受这等灾祸。”李维指着路边的饿殍,一脸严肃的说道。
血脉里的认同感让李维对于汉帝国的现状很不满意,他不想看到五胡乱华,所以就要想办法尽可能地保存人口。只有足够的人口,才能够让他玩大规模的种田推进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
徐庶没有回答李维,但是他的眼神却有些恍惚,看来是对李维的志向有了感触。上了大路,饿殍的数量就要少了些,颍川的经济发展要比汝南强一些,至少来往商旅的数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颍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可以说汉末到三国时期的大部分谋士,身上都有颍川的标志。徐庶不过是颍川群星中的一位而已。
颍川这个地方的世人很有趣,可以说主的“儒家风骨”完全不搭架的,在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在,颍川士人和学子对于孔老/一套嗤之以鼻,光靠儒学就能治国?那是只有傻/子才说得出来的.川学子很擅长学以致用,家、法家、纵横家、墨家、农家,只要是于国有利的学说,他们学,所以颍川书院在汉帝国的学术界可谓是一股让主流学术者们觉得恶心的臭狗屎,侮辱儒家尊贵的死杂种。
然而讽刺的是,在之后的,儒家学说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是不断的帮倒忙添乱,而颍川席谋士们各为其主大展身手,向外界宣誓了“博学”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哪怕是贾诩那个危险的毒蛇,都是在颍川求学和大贤学过兵法和权谋的。所以颍川这个地方真的是藏龍卧虎,真正出仕的还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的学子可是独立于战争之外,谁也不帮的。
李维想的,就是怎么用自己的大义去拐...咳咳,去感化几个心中还有一点善意的学子,作为自己的谋臣。毕竟士兵和小吏可以靠着灌输现代知识快速成型,而参谋团这个东西就真的讲究底蕴了,至少初来乍到的李维就没有那个资本报上名字就有人愿意来投效。那是袁绍那骚包家伙的待遇,四世三公的威名让袁绍的起/点在各路诸侯里是最高的,虽然他最后扑街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威名的确是很唬人。官渡之战曹操如果不是运气好再加上袁绍手下一群猪队友,那么三国里有没有魏国还是另外一说。
“颍川还真是繁华啊,虽然比不上洛阳,但是这里却有着一股别样的风/情。”李维走在大道上,看着两边高/耸的建筑,只能说三国无双的科技树真的是很畸形,能够修建这样的建筑物,那建筑学水准至少是宋朝的水准了,然而大部分的科技依旧不发达,至少这个时代蹲个茅坑还得用木条刮屁/股。
“颍川富庶,而且这里的官员大都是大贤,懂得不能渴泽而渔的道理,所以老百姓们的日子也比较好过,至少比其他地方要好过一些。”徐庶听到李维夸赞颍川,心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自豪的。
不过李维却注意到了徐庶话里的细节,这里的官员大都是当世大贤,说白了就是一群举孝廉的官员嘛。李维不是看不起举孝廉的制度,任何制度在出现的时候都是能够维持本来的面貌的,但是时间一长,总会有人钻空子。所谓的举孝廉就是以名气和家世来选拔官员,这样的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以名气和家世来作为选拔标准,所以袁绍和袁术那样的货色都能够身居高位。
举孝廉说白了就是世家垄断官员位置的手段,之后在曹魏完成了短暂的统一后,更先进的九品中正制出现了。九品中正制算是“超级版举孝廉”,在举孝廉的体系上细化发展,考核一个人的家世、人品、能力、性情、有无不良嗜好等,算是将举孝廉那种一刀切的方式丢尽了垃圾桶。可惜的是华夏人最擅长钻规则的空子,五代十国时期九品中正制也被玩坏了,于是隋唐时期更先进的科举制度出现了。科举制度在明朝和清朝彻底僵化,然后新华夏采用了多层审核制度,将之前的三个大类全都丢进垃圾桶。但即便如此,新华夏的人才选拔制度依旧存在着缺陷,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变迁嘛。
举孝廉出来的官员,能力如何李维是不敢相信的,有些事情要自己看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徐庶虽然说得自豪,李维心中却是表示持保留看法,李维可是从现代回到这个年代,所以无论是知识面还是知识量都不是这些古人能够相比的,只是李维脑子里的东西先进过头了,不适合这个连民智都还没开启的时代,贸然的将现代的制度搬到现在,只会闹出各种乱子。_
看无下划线版小说请下载飞卢小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