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诸葛诞手下硬气
司马昭这一瞅,心里琢磨着:
“这朱异没到寿春,真不是他不行,是吴国人坑他啊,把他给做了。
这明摆着,就是想稳住寿春那帮将士,让诸葛诞那厮守城的决心更铁,还等着救兵呢。
咱们得加强包围,别让他们溜了。
再说啊,咱们还得整整他们,让他们晕头转向,玩点儿小把戏。”
于是啊,他想了个反间计,就开始造谣了:
“吴国救兵快到了哈,咱们魏国大军啊,吃的都快没了,得把一些弱鸡士兵调到淮北去蹭饭,这围攻啊,怕是快撑不住了。”
这话一传出去,诸葛诞那帮人就嗨了,开始大吃大喝,结果呢,没多久城里粮食就告急了,外面的救兵呢?
影子都没见着!
这时候,诸葛诞的小弟,将军蒋班、焦彝就跑来找他了,说:
“朱异带大军来,都没进得了城,孙綝反倒把朱异给灭了,回江东去了。
他嘴上说发兵救援,其实就是坐看咱们笑话呢。
现在军心还算稳,士兵们都还有劲儿,咱们应该集中火力,从一个方向突围,虽然不能大获全胜,但至少能保住点儿家底儿。
咱们可不能等死啊。”
可文钦就说:
“咱们现在十多万士兵,都跟着吴国混了,我和全端他们,都跟你一条船,咱们的家人可都在江表,孙綝不来,主上和亲戚们能甩他吗?
再说,中原一年到头都是战乱,军民都累成狗,他们围咱们一年了,内部肯定快崩溃了,咱们还突围干啥?”
蒋班、焦彝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可文钦就是不听,还急眼了。
诸葛诞一火,想砍蒋班、焦彝,这俩人一听,吓得赶紧在十一月反了诸葛诞,翻墙就投降了。
这事儿还没完呢,全怿的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在建业跟家人撕了,带着老妈和几十家人投奔了魏国。
这时候全怿、他侄子全靖,还有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都带着兵在寿春城里得瑟呢。
司马昭听了黄门侍郎钟会的建议,偷偷地替全辉、全仪写了封信,派人送进城里给全怿他们。
信上说啊:
“吴国朝廷火大了,说你们打不退围城的敌兵,想把你们全家都灭了,所以才跑出来投降魏国的。”
哎呀,这一来啊,十二月,全怿他们就带着几千兵马,开城门投降了,城里的人吓得一脸懵逼。
皇帝知道了,就下令封全怿为平东将军、临湘侯,全端他们也都各有好处。
咱们再说说蜀汉的姜维,这哥们儿一听,魏国把关中的兵力,都调到淮南去救援了,就想着趁火打劫,攻打秦川。
于是啊,他就带着几万人从骆谷出兵,一直打到了沈岭。
那时候长城那儿粮食多得是,可守兵却没几个。
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一看,赶紧出兵占领了那儿,准备干翻姜维。
姜维就在芒水扎营,多次挑衅,可司马望、邓艾就是不理他,看他能咋地。
那时候,姜维这哥们儿,老是带着蜀国小弟们,出去打仗,蜀国的人们可真是吃不消了,叫苦连天。
中散大夫谯周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写了一篇《仇国论》来吐槽一下。
他问:“你们知道古人咋以弱胜强的吗?”
然后自己揭秘:
“嗨,我告诉你们,那些大国啊,在没啥事儿的时候,就容易变得懒散,跟个大爷似的。
小国呢,因为总怕被别人欺负,所以就拼命提升自己,像个拼命三郎。
懒散久了,家里就会乱成一锅粥,努力提升自己呢,家里就稳稳当当的。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嘛。
所以啊,周文王那小子善于养民,就能够以少胜多;句践那哥们儿会抚恤百姓,就能以弱胜强。这就是他们的独门秘籍啦!”
然后他话锋一转: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以前项羽那么牛,汉高祖那么怂,最后还不是汉高祖逆袭了?
那张良老大哥不是说了嘛,民心一旦稳定下来,就很难再撼动,所以汉高祖就追击项羽,最后把他给灭了。
那难道我们不能学学周文王那套路吗?”
谯周翻了个白眼说:
“那时候是商周交替的年头,王侯们都是世袭的土豪,君臣关系铁得跟亲兄弟似的,百姓也习惯听君主的话,跟听自家老爷子的话似的。
那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你想改都改不了。
那时候,就算是汉高祖,也不能随便拿起剑来争天下,得按规矩来。
可是秦朝,情况就翻了个底朝天,秦朝把分封制给废了,改成了郡守制,百姓被秦朝搞得疲惫不堪,天下大乱,今天换个皇帝,明天换个主公,连鸟兽都吓得一脸懵逼。
这时候,那些有势力的人就开始抢天下了,就像狼虎一样,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到更多,动作慢的就被吃掉,跟抢红包似的,手慢无啊!”
谯周继续吐槽:
“我们现在跟古代一样,都是改朝换代过来的,但现在的情况呢,并不是像秦朝末年那样,天下大乱,反而更像是六国争霸的时候,大家互相掰手腕。
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周文王的做法,但很难像汉高祖那样行动,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百姓的疲劳,就是社会动荡的前兆,上面的人如果傲慢得像个土豪,下面的人如果残暴得像个土匪,那国家就会像土崩瓦解一样,说没就没了。
有句谚语说得好:‘射箭如果老是不中,那就瞄准了再射。’
所以啊,有谋略的人,不会被小利益所诱惑,也不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稳得像座山。
他们会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等待形势适宜再发兵,就像钓鱼一样,得有耐心。
这就是为什么商汤、周武的军队,能够不打仗就赢,因为他们重视百姓的劳苦,能够看清形势,不像某些人只知道瞎折腾。
如果我们不停地打仗,搞得国家土崩瓦解,那再聪明的人也难以挽回局势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
文钦这哥们儿就跟诸葛诞说:
“老蒋、老焦他们觉得,咱们被困得跟铁桶似的,插翅也难飞。
全端、全怿这两个叛徒,又投了敌,现在敌人肯定毫无防备,咱们何不趁机冲出去,大闹一场!”
诸葛诞和唐咨等人一听,觉得这主意挺靠谱,于是开始紧锣密鼓地捯饬冲出去的家伙。
他们一鼓作气,五六天猛攻南边的包围圈,想把那包围圈撕开个口子。
可包围他们的魏国大军,也不是省油的灯啊,站在高处就一顿石车、火箭伺候,把他们的进攻装备,烧了个底朝天。
箭石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落下来,死伤的人躺了一地,血都把战壕给染红了。
最后,诸葛诞他们还是被逼回了城里。
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饿得大家都前胸贴后背了,投降的人都有好几万了。
文钦这脑袋瓜子一转,想了个办法:
“咱们把北方人都放出去投降,省点粮食,咱们和吴国人一起守城算了。”
可诸葛诞就是不听啊,两个人因此结了梁子。
其实文钦和诸葛诞,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现在事情紧急了,更是互相猜疑得跟乌眼鸡似的。
有一次,诸葛诞看到文钦在那儿嘀嘀咕咕商量事情,一怒之下就把他给咔嚓了。
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在小城里听说这事儿,气得七窍生烟,想带兵去报仇。
可大家都不甩他们,最后他们俩只好翻墙逃出去,投降了司马昭。
司马昭的手下想弄死他们,可司马昭说:
“文钦虽然该千刀万剐,但他的儿子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才投降的。
而且城还没攻下来,杀了他们,反而会让城里的人更拼命。”
于是,他就赦免了文鸯、文虎,还让他们带着几百骑兵,去城下喊话:
“文钦的儿子都没死,你们怕啥?”
然后,司马昭还给他们封了官,城里的人听到这话都乐开了花,但也更饿得跟鬼似的。
后来,司马昭亲自来督战,看到城上的人,都不敢放箭,就知道时机成熟了。
他下令四面夹攻,擂鼓呐喊,一起冲上城墙。
没多久,寿春城就被攻破了。
诸葛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带着几个人想冲出去,结果被司马胡奋的兵给做了,还连累了他的家族。
他手下几百人,宁可站着死也不投降,最后都被杀光了。
吴国的将于诠也特有骨气,他说:
“我奉命来救人,没救成也不能被俘。”
于是,他脱掉盔甲冲入敌阵,战死沙场。
最后,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还抓了一万多吴国的士兵,缴获的兵器都堆成了山。
当初司马昭围攻寿春那会儿,王基、石苞这帮哥们儿都跃跃欲试,想一口气把城攻下来。
可司马昭这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说了:
“寿春那城墙,结实得跟啥似的,里面兵还不少,咱们硬拼的话,得吃不少亏;
再说,要是外面再来点儿捣乱分子,咱们可就前后受敌了,这生意可划不来。
现在那三个叛将都在城里躲着呢,说不定,老天爷都想让他们一锅端,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圈在城里。
咱们就守好三面,要是吴兵从陆路过来,他们带的干粮肯定不多,咱们就派轻骑兵,去断他们的粮道,这样一来,不打就能赢。
等吴兵败了,文钦那帮人就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啊,他就下令别急着进攻,先守着阵地,最后呢,也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城给破了。
后来啊,有人就说了:
“淮南那地儿还有叛逆之徒呢,这些吴兵的家都在江南,咱们不能放他们回去,干脆挖个大坑都埋了算了。”
司马昭一听,摇头说:
“古时候的人打仗,都是尽量不破坏对方的家园,只收拾首恶。
咱们要是让吴兵回去,还能显得咱们大度。”
结果呢,他一个也没杀,把俘虏都分散到河南、河东、河内,这些离京城近的地儿,去安置了。
还给唐咨封了个安远将军,其他的副将,也都给了相应的职位和封号,大家都乐开了花,那些被诸葛诞逼着来的淮南将士,也都放了。
文鸯兄弟俩还想去收殓他们老爹的遗体,司马昭也答应了,还给了他们车和牛,让他们把遗体拉回老家去安葬。
司马昭还给王基写了封信,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嚷嚷着要转移到北山,我当时没去营地看,也觉得他们说得对。
但你王将军呢,就是心眼儿多,一个人顶着压力,上边儿抗命,下边儿拒绝大家的意见,最后还是你赢了,抓了那么多贼兵,就是古时候那些忠臣良将,也未必能比得上你啊!”
后来啊,司马昭想派轻骑兵,深入敌后,去招降唐咨等人的子弟,想趁着敌人内部有裂痕,一举把吴国给端了。
但王基赶紧劝他:
“以前,诸葛恪趁着东关打赢的机会,把江南的兵力,都拿去围攻新城,结果城没打下来,兵还死了不少。
姜维也是,仗着洮西的地利,带着轻兵深入,最后粮草接不上,军队在上邽就全军覆没了。
咱们现在刚打了胜仗,容易飘,一飘就会忽略困难。
敌人现在刚在外面吃了败仗,内部又有问题,他们肯定会加强防备。
再说咱们出兵都一年多了,士兵们都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现在咱们已经干掉了十万敌人,抓了那么多罪人,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大胜仗啊。
就像武皇帝在官渡打败袁绍一样,他觉得赚够了,就不追了,怕的就是挫伤自己的威势。”
司马昭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没再行动,还提拔王基当了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还封他为东武侯呢。
这王基啊,可真是放了司马昭的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