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齐公萧道成收到策书
二月里,丙子日,邵陵那位殇王刘友,嗖的一下,就跟咱说拜拜了。
您猜怎么着?
过了几天,辛巳那天,北魏的太皇太后和皇上,俩人像说好了似的,手拉手就奔代郡温泉去了,那叫一个滋润,简直是要上天与太阳肩并肩的节奏!
到了甲午,咱们这位顺帝,那可是相当有范儿,发了个诏书,说啥?
就是说太傅萧道成以后上朝,不用自我介绍,直接走红毯就行,这待遇,杠杠的!
一眨眼,己亥日,太皇太后和孝文帝又换场地了,这回是西宫,这日子过得,悠哉游哉,乐不思蜀!
三月初一,癸卯那天,天上出大事了,日食!
老百姓们那叫一个热闹,纷纷议论,说啥的都有。
甲辰这天,顺帝那是真不含糊,大手一挥,萧道成就成了相国,官员们都得听他的,还给了他十个郡当封地,封号齐公,九锡都赏了,原来的头衔,一个不落,全带着。
开挂的人生!
己巳那天,顺帝又发话了,齐国那边,官职爵位、礼节啥的,都跟朝廷复制粘贴,一模一样。
丙午,顺帝还给萧道成的儿子萧赜,加了个南豫州刺史的buff,这父子俩,人生赢家!
说,杨运长这位老兄,从宣城郡解甲归田,本想好好享受一下退休生活,结果呢,齐公萧道成派人给他送了个惊喜,哎,这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凌源县令潘智,那可是杨运长的铁杆兄弟。
临川王刘绰,刘义庆的孙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就跟手下陈讚嘀咕:
“咱俩,一个是先朝老臣的朋友,一个是宗室近亲,这日子还能过吗?
要是,咱们把朝廷里外的人都拢一块儿,那场面,绝对壮观!
宫里头的人,早就蠢蠢欲动了,就是没个头儿站出来。”
潘智一听,吓得跟见了鬼似的,赶紧把这话告诉了萧道成。
庚戌那天,萧道成那叫一个果断,刘绰兄弟还有他们那帮子人,全给打包处理了!
甲寅日,咱们这位齐公萧道成,那可是收到了策书大红包,乐得跟二傻子似的。
他一开心,嘿,大齐国那些囚犯们也跟着沾光,来了个全员放假。
他还把石头城,翻新得,那叫一个亮堂,给世子整了个宫室,跟皇室的东宫比起来,就是复制粘贴,豪华得让人眼瞎!
这时候,有个叫褚渊的家伙,他瞅着何曾那例子,心里琢磨着:
何曾能从曹魏的司徒,跳槽到西晋当丞相,我咋就不能,在齐国混个官当当呢?
结果呢,萧道成嘿嘿一笑,直接给他来了个“婉拒三连”。
不过,萧道成也不是抠门的人,他把王俭这小子,提拔成了齐国尚书右仆射,让他去管吏部那堆破事儿。
您猜怎么着?
王俭那时候才二十八岁,年轻得能掐出水来,真是后生可畏!
一眨眼,夏天就到了,四月壬申朔日那天,顺帝又给萧道成送了个超级大礼包,把他的爵位从公提到了王,还额外加了十个郡作为封地。
这待遇,让人羡慕嫉妒恨!
甲戌那天,武陵王刘赞走了,可不是因为生病哦,这其中缘由嘛,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肯定是场大戏!
到了丙戌日,顺帝对萧道成,那可是更加客气了,用特殊的礼节对待他,还把齐国的世子,当成了太子来看待,这面子给得,比亲爹还亲!
您说,这萧道成,是不是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准备迎接他的“高光时刻”了呢?
那日,司空兼太保褚渊,还有一群小伙伴,捧着个玺印,就跟捧着个超级大红包似的,浩浩荡荡领着百官去齐王宫,非要萧道成大哥坐上那龙椅,当一回“终极Boss”。
可咱们这位齐王,那叫一个客气,推三阻四的,愣是不接这茬儿,整得跟真心话大冒险,输了一样。
这时,褚渊的堂弟褚炤,还有他儿子褚贲,俩人私下里嘀咕:
“嘿,今儿个咱司空老爸跑哪儿去了?”
“哦哟,正忙着在齐王宫大司马门那儿。送大礼包呢!”
褚贲回道。
褚炤一听,那叫一个懵:
“这不是自家东西,往别人家送嘛,这啥操作啊,简直是‘隔壁老王’附体啊!”
到了甲午那天,咱们这位齐王,终于在建康南郊,“被迫”上位,成了新一任的大佬。
一回宫,立马宣布:
“大伙儿听好了,今儿个开始,咱们大赦天下,年号也换换,就叫‘建元’,图个新鲜!”
接着,他对宋顺帝那叫一个客气,封为汝阴王,待遇啥的,都照着宋初的老规矩来,那叫一个尊老爱幼。
然后,咱们这位新大佬,还在丹杨,给自己整了个小别墅,安保措施做得那叫一个严实,生怕有人来蹭WiFi。
宋朝那些老皇帝的神位,也被请到了汝阴庙里,诸王们都被降级成了“公”,除了那些为齐朝出过力的,剩下的公侯以下,封国全给削了,就剩南康、华容、萍乡这三个幸存者,留给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人当养老院。
这一波操作下来,被削国号的一共有一百二十位,那叫一个集体失业。
尚书台、御史台的哥们儿,职位照旧,但名字不一样、人数超标的,那就得另外商量商量了,整得跟部门重组似的。
高帝一看,觉得褚渊这哥们儿挺靠谱,就要任命他为司徒。
这一任命,好家伙,宾客祝贺的,那场面,热闹得不行。
可褚炤一看,叹了口气:
“哎,褚渊这小子,从小名声就好,谁能想到他会这么飘!
咱们褚家这是走了啥霉运,今天又得来个升官发财的戏码。
要是他当年,在中书郎的时候就挂了,那现在不就是个传奇人物了嘛!
现在倒好,名声德行全没了,还偏偏活得跟老妖精似的!”
褚渊一听这话,那叫一个尴尬,干脆来了个“拒绝三连”,死活不接受任命。
可你们猜怎么着?
这位大爷,那可是真有个性,愣是不给面子,躲在佛像宝盖下头,玩起了躲猫猫。这操作,简直6到飞起!
王敬则一看,哎呀妈呀,这咋整?
他二话不说,带着一票人马,浩浩荡荡地就冲进了宫殿,还抬了个木板轿子,那架势,就跟要接神仙下凡尘似的,威武霸气!
太后一看这阵仗,吓得那叫一个魂飞魄散,差点儿没晕过去。
她心想,这啥情况啊?
咋跟拍大片儿似的?
于是,太后亲自上阵,带着宦官们去找顺帝,那场面,就跟找丢失的心肝宝贝似的,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
王敬则呢,也是个人才,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愣是把顺帝从宝盖下面给哄了出来,扶上了轿子。
这哄人的功夫,简直了!
你说这王敬则,是不是有两把刷子?
简直就是个“哄人大师”啊!
顺帝这时候,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哗哗地往下掉,跟王敬则说:
“你这是要送我上天堂吗?
我这小心脏可受不了啊!”
王敬则一听,哈哈大笑,说:
“哪儿能啊,我就是请您换个地方住住,享受一下新生活。
您家以前取代司马氏的时候,不也是这么干的嘛,现在轮到您了,别紧张嘛!”
这话一说,顺帝更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弹着手指说:
“下辈子,我可再也不想来这帝王家了,这日子过得太折腾人了,简直就是个折腾大会!”
这话说得,宫里的人都跟着哭了起来,那场面,简直跟拍苦情戏似的。
顺帝还拍着王敬则的手说:
“要是没啥意外,我给你十万钱。”
这话一听,王敬则心里那个乐呵呀,跟中了彩票似的。
当天,众官员都陪着齐王喝酒,侍中谢朏正在值班,按理说应该他送玺印给齐王。
可这家伙,跟个二愣子似的,还问:“有啥事儿吗?”
有人传达诏令说:“把玺印送过去,给齐王。”
谢朏却说:“齐王自然有自己的侍中,关我啥事?”
说完,他就往枕头上一躺,开始装睡。
这操作,简直让人笑到肚子疼。
传达诏旨的官员一看这架势,吓得跟见鬼似的,想让谢朏说生病了,找个别人代替。
可谢朏却不买账,说:“我又没生病,为什么说我生病了?我可不背这黑锅!”
说完,他就穿上朝服,徒步从东掖门走了出去,上了车就回家了。
这谢朏,真是个奇葩!
齐王一看这情况,只好让王俭来担任侍中,负责送玺印。
礼典结束后,顺帝坐着彩漆画轮的车,来到了东掖门外,准备前往太子的府邸。
他还问呢:“今天怎么没器乐演奏?这气氛咋就这么尴尬呢?”
周围的人都不敢回答,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
这时候,右光禄大夫王琨出场了,他是王华的堂弟,在晋朝时就是郎中了。
他一看这场面,心里那个难受,抓着车上悬着的獭尾边哭边说:
“你们都觉得长寿是好事,可我却觉得长寿太悲哀了。
因为活得长,所以多次看到了今天这样的事!
这皇帝宝座,咋就这么烫手呢?”
他哭得那叫一个伤心,众臣也都跟着泪如雨下。
这王琨,真是个感情丰富到爆炸的人!
说,河东的裴頠,这家伙,那可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一点不含糊。
他上了一道表,把高帝那些过错、罪行,就像数豆子一样,一一给列了出来。
列完了,你猜怎么着?
人家甩手就不干了,直接辞官走人,那叫一个潇洒!
高帝一看,那火气蹭的一下就上来了,心想:
“这丫的,也太不给我面子了!”
于是,手一挥,裴頠就这么被咔嚓了。
太子萧赜在旁边一看,心想:“这谢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干脆一起解决了算了!”
结果高帝却摇了摇头,说:“杀了他,那可就成全了他的名声了。咱们,还是得把他当空气,别理他。”
结果过了好一阵子,谢朏因为别的事被罢了官,关在家里了,那叫一个憋屈!
再说那高帝,有一天他心血来潮,问起前任抚军行参军、沛国人刘??怎么处理政务。
刘??这家伙,那可是个有文化的人,他说了:
“政务,其实都在《孝经》里头呢。
你看那宋朝为啥亡了,陛下您为啥能得国,这里面,都透着《孝经》的道理。
陛下您要是能从过去的教训里,吸取点啥,再加上宽厚仁德,那国家就算快不行了,也能给您救回来;
可要是您还走老路,那国家就算现在挺安稳,也早晚得出事。”
高帝一听,那叫一个感叹,说:“儒士的话,真是能当万代之宝!这话说得,我都想当座右铭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丙申日,北魏的孝文帝跑崞山去了,也不知道是去干啥。
丁酉日这天,高帝开始玩任命官员的游戏了,他把太子詹事张绪提拔成了中书令,把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提拔成了中护军,又把右卫将军李安民提拔成了中领军。
这张绪,还是张岱他哥的儿子呢,这家族势力,不简单!
戊戌日,高帝又下旨了,这次是把荆州刺史萧嶷,提拔成了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又把南兖州刺史萧映提拔成了荆州刺史。
这任命的速度,让人眼花缭乱!
最后,高帝还玩了个新花样,让众臣都说说朝政的得失。
这时候,淮南、宣城二郡的太守刘善明,就站出来了,他说了:
“咱们得把宋朝大明、泰始年间以来的,那些苛刻琐细的政令和制度都废了,这样才能显得咱们,崇尚简要平易。
还有,那交州地方又险又远,宋朝末年政令苛暴,惹得民怨四起,最后都叛乱了。
现在,咱们刚开始教化他们,得用恩惠和德行,去感化他们。
再说了,交州那地方出产的,也就珠宝这么点东西,咱们其实也不急着要。
所以,征讨交州这事,我觉得还是先缓缓吧。”
这话一说,众臣都纷纷点头,心想:“这刘善明,真是个明白人!”
说,清河大佬崔祖思,这位给事黄门郎,那可是个眼界比天高,见识比海深的主儿。
他老人家一开口,那叫一个金句连连:
“你们瞅瞅,现在这世道,不学习的人,就跟那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哪儿算哪儿,啥道理都不懂,这不,叛逆和祸乱就跟约好了似的,一起来凑热闹。
再看看那些不在编制内的官员,白吃白喝还拿人手短,这不,老百姓的血汗钱,就这么被他们给败光了。
所以,咱们得整点实际的,开设文武两种学校,把那些朝廷、府州、封国里游手好闲的官员都拉来考核,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按规矩学点真功夫。
要是有人不好好学,那就打包送回老家,让他爸妈好好管教管教;
要是有人经学学得好,那就别管他啥出身,直接提拔重用,让他飞黄腾达!”
在宋朝元嘉年间,那时候,郡县就是个小政府,啥事儿都得他们管。
宋世祖呢,他是个急性子,觉得郡县处理事务太慢,就从朝廷派了一群“飞毛腿”使者去监督。
结果呢,这些使者,跟那无头苍蝇似的,四处乱窜,争着抢权,捞好处,收贿赂,把官府和百姓,都折腾得鸡飞狗跳。
会稽太守闻喜公萧子良,他老人家看不下去了,就上了个奏表,把这个弊端给揭了个底朝天。
他说:“朝廷要是有啥需求,直接发个诏书敕令,定个期限,大家自然会想办法去完成。
现在呢,朝廷的使者到处都是,但事情还是得通过州县官员去处理。
结果呢,朝廷的使者和负责其事的官员,互相猜疑嫉妒,玩起了宫斗剧,反而让朝廷的指令执行得更慢了。
所以,朝廷应该把这些使者都撤了,让他们回家抱孩子去吧!”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