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皮草羊祜与耿直文立
丁亥日那天,晋武帝跑到洛水北边去耕地,也算是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吧。
没过两天,戊子日,晋武帝又搞了个大赦天下,这可真是普天同庆啊!
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吴主那边也不甘示弱啊,开始任命左御史大夫丁固当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当司空。
吴主也是挺拼的,不甘示弱啊!
三月戊子日,皇太后王氏去世了。
晋武帝呢,就按照古代的礼法来办丧事,为哥们儿绝对是挺讲究的一个皇帝。
等到夏季四月戊戌日,睢陵元公王祥也离世了。
这王祥啊,可是个有德行的人,去吊唁的宾客里,没一个敢乱来的。
他同族兄弟的孙子王戎就说:
“太保王祥在正始年间,虽然没被列入,能言善辩的那一类人,但你跟他一聊天,就能发现他的见识,可是又广又深。这都是因为他的品德太高,把口才都给盖过去了!”
哎呀,这王祥可真是个人才啊!
己亥日,文明皇后下葬。
主管部门就上奏说:
“丧礼都办完了,咱们可以把丧服脱了吧。”
晋武帝就下诏说:
“我妈养了我一辈子,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报答她呢。现在让我脱丧服,我情感上真有点儿过不去。”
但主管部门一个劲儿地恳请,晋武帝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他还是戴了三年白冠,吃素食,就跟他爹晋文帝守丧一样。
哎呀,这晋武帝可真是个孝顺儿子啊!
秋季七月的时候,西边天空出现了好多流星,就像下雨一样往下掉。
己卯日那天,晋武帝还去拜谒了崇阳陵。
等到九月,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这些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可真是遭了殃了。
那年头,天灾人祸总是不断,皇帝老儿也得忙着应对啊。
话说那位大司马石苞,长期驻扎在淮南那片地儿,威望高得嘞,老百姓心里头那个敬重,简直比追星还狂热!
可您知道吗?
偏偏有个淮北监军王琛,心里头对他那是各种不顺眼,私下里给皇帝写了封举报信,说石苞跟吴国勾结,要搞大事情。
这不,吴国那边刚好想来找晋国的茬,石苞呢,为了防备,就修了工事,还把水流给截了,搞得跟个“水长城”似的。
这下可好,晋武帝心里犯嘀咕了,心想:这小子是不是真跟吴国眉来眼去了啊?
这时候,咱们的羊祜大哥站出来了,他跟晋武帝说:
“石苞绝对不是那样的人,您得信他!”
可晋武帝呢,耳朵里塞了棉花似的,就是不信。
最后,还是找了个理由,说石苞没估计好敌情,修工事、截水流,把老百姓累得跟狗似的,就把他的官给免了,还派义阳王司马望,带着大军去讨伐他。
石苞呢,他手底下有个副官,叫孙铄,是河内人。
这孙铄啊,跟汝阴王司马骏那是铁哥们儿。
司马骏那时候在许昌守着,孙铄路过那儿,就去拜访他。
司马骏已经知道,朝廷要派兵打石苞了,就悄悄跟孙铄说:
“你可别掺和这档子事儿啊,小心引火烧身!”
孙铄一听,吓得赶紧从司马骏那儿跑出来,骑上马就往寿春奔,去劝石苞。
他跟石苞说:“您啊,还是把兵器放下,步行到驿站去,等着皇帝发落吧,别整得跟个大反派似的!”
石苞一听,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晋武帝一听这消息,心里头那块石头算是落地了,心想,这小子还算识相!
石苞呢,就到皇帝那儿去了一趟,然后以乐陵公的身份,回家去了,跟没事儿人一样。
再说那吴国,他们也不消停,派将领施绩去打江夏,又派万彧去打襄阳。
晋武帝呢,就让义阳王司马望,带着两万步兵、骑兵,去龙陂守着,同时支援江夏和襄阳。
这时候,荆州刺史胡烈挺身而出,把施绩给打败了,司马望呢,也就带着兵回去了,跟打了个胜仗似的。
还有啊,那吴国的交州刺史刘俊、大都督脩则、将军顾容,他们仨一块儿去打交趾,结果被交趾太守杨稷给打败了。
郁林、九真这两地儿呢,也都归了杨稷。
杨稷又派将军毛炅、董元去打合浦,在古城那儿跟吴兵干了一仗,把吴兵打得落花流水,刘俊、脩则都被杀死了,剩下的吴兵呢,都吓得跑回合浦去了。
杨稷呢,就奏请皇帝,让毛炅当郁林太守,董元当九真太守。
到了十一月,吴国丁奉、诸葛靓又从芍陂出兵,去打合肥。
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呢,带着兵去抵抗,把吴兵给打退了。
最后啊,晋武帝任命义阳王司马望当大司马,荀顗当太尉,石苞呢,也当上了司徒。
世祖武皇帝泰始五年,己丑年,公元269年。
春天正月里,吴国皇帝立了他的儿子孙瑾,当皇太子,跟咱们过年吃饺子一样热闹。
二月里呢,晋国分出雍州、凉州、梁州的一部分土地,来设置秦州,让胡烈去当秦州刺史。
原来啊,邓艾曾经招降了几万鲜卑人,把他们安置在雍州、凉州之间跟汉人一块儿住。
朝廷呢,担心他们久居那儿会出乱子,因为胡烈在西部威望高,所以就派他去镇守安抚。
还有啊,青州、徐州、兖州那儿发大水了,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啊,跟咱们遇到水逆似的!
咱们晋武帝啊,那志向可大了,一心想着把吴国给灭了。
壬寅日那天,他老人家可忙活得,跟个陀螺似的,派了尚书左仆射羊祜去荆州,当地方总督,镇守襄阳;又派了征东大将军卫瓘,去青州当土皇帝,镇守临淄;还有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伷,让他去徐州当下邳的守护神。
这三位大将啊,就像是咱们现在的地方大佬,各自管着一块地儿,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说起来啊,这羊祜可真是个能人,他对老百姓那是关怀备至,不管远的近的,都一视同仁,简直就是老百姓的好官。
在江、汉地区啊,他的名声可好了,老百姓都夸他,说他是个活菩萨。
他就是个诚信小能手,他对吴国人也是挺实在的,说话算数,讲信用。
那些投降过来的吴国人,要是想走,他也不拦着,随他们的便,那叫一个豁达!
羊祜想当农业大亨,他还减了不少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去种地,结果啊,种了八百多顷的农田!
您猜怎么着?
他刚来那会儿,军队的粮食,都不够吃一百天的,可到后来呢,储备的粮食都够吃十年的了!
您说这变化大不大?简直就是奇迹啊!
还有啊,这羊祜在军中的生活也挺特别的。
他啊,经常穿着轻暖的裘皮衣服,衣带松松垮垮的,连铠甲都不穿,说白了,就是一个穿皮草的时尚达人。
他住的地方呢,侍卫也只有十几个人,那叫一个低调奢华。
您说他这是不是挺接地气的?
有个济阴太守叫文立的,他是巴西人,给晋武帝写了封信。
他说啊,那些以前从蜀地流放到中原的名臣的子孙啊,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任用。
这样呢,就能让巴、蜀之地的人心安定下来,也能让吴国人倾心于咱们。
晋武帝一听啊,觉得挺有道理的,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文立挺有眼光的,慧眼识珠啊,又能稳定人心!
己未日那天啊,晋武帝还下了两道诏书。
一道是说,诸葛亮在蜀地那么尽心尽力地工作啊,他的儿子诸葛瞻,也是面临灾难都不退缩的人。
所以啊,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就应该根据他的才能,来安排官职。
另一道诏书呢,是说蜀将傅佥父子,都是为主人尽忠舍身的人。
天下美德都是相同的,怎么能因为立场不同,就区别对待呢?
所以,傅佥的儿子傅著、傅募啊,虽然以前是罪犯的家眷,被罚去干杂役,但是现在应该赦免他们,让他们成为平民了。
晋武帝努力让过去的一切,回归公平公正!
最后啊还得跟您说个事儿。
晋武帝任命文立为散骑常侍了。
您知道吗?
蜀汉以前的尚书程琼,跟文立关系可好了。
晋武帝听说程琼的名望挺高的,就问文立关于他的情况。
文立挺“耿直”的,回答说:“我非常了解这个人,但是,他年龄都快八十了,禀性又谦逊,再也没有他当年的心愿了,所以我就没把他的情况上报给您。”
程琼听说这事儿后,就夸文立说:
“文立可以称得上,不营私结党了,这正是我之所以同他友善的原因啊!”
您说这?简直就是“耿直boy”啊!
秋季九月的时候,有异星出现于紫宫星座了,这可是个大事儿啊!
就像是天上突然多了个“不速之客”,让人心惊胆战!
冬季十月的时候,吴国实行大赦了,还改年号为建衡。
咱们这边呢,晋封皇子司马景度为城阳王,这也是个喜事儿啊!
当初啊,有个汝南的哥们儿叫何定,他可是吴大帝的贴身小棉袄,内侍中的VIP。
等到吴主孙晧一上台,嘿,这何定就蹦跶出来了,说自己是先帝的老熟人,还想继续干内侍这活儿,享受享受VIP待遇。
孙晧呢,也是给面子,让他当了楼下都尉,管着买酒买粮这些琐事。
您还别说,这何定啊,借着这机会,那是独断专行,作威作福,比孙晧还孙晧,啥事儿都他说了算。
这时候,左丞相陆凯可看不下去了,他当面就怼何定:
“你看看,那些前后侍奉主人不忠心,捣乱国家的人,有几个能善终的?
你为啥就专做这些奸邪的事儿,污染咱圣上的视听呢?
你得改改啊,不然,马上就有你意想不到的祸事,比如被雷劈啊,被狗咬啊,哈哈!”
这话一说,何定那是恨得牙痒痒,对陆凯那是恨之入骨,心想,这老家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陆凯呢,他可是个忠臣,竭心尽力为国家,忠诚得不得了。
他上的表疏啊,都是实打实的事儿,一点儿都不带夸张的。
可惜啊,他后来病倒了,孙晧还派中书令董朝,去问问他有啥遗言。
陆凯呢,也是不含糊,直接就说:
“何定这人啊,不能信任重用,得让他到京城外头去,别在这儿碍眼。
还有那个奚熙,建了个浦里塘,也别听他的,指不定是啥歪主意呢。
姚信、楼玄、贺卲、张悌、郭逴、薛莹、滕脩还有我的同族弟弟陆喜、陆抗,这些人啊,都是国家的栋梁,你得多留意,跟他们商议国家大事,让他们各尽忠诚,纠正、补漏。”
说完这些,陆凯也就没多久就去世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命不长啊!
孙晧呢,他平时就对陆凯的严厉耿直,心怀怨恨,再加上天天听何定的谗言,日久天长,竟然把陆凯的家属,都给流放到建安去了。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寒心,比吃冰棍还凉!
再说说吴国的战事儿。
他们派了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璝、苍梧太守丹阳人陶璜,从荆州道出发,又派了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在合浦会师,然后一起去攻打交趾。
这仗啊,打得是热火朝天,比夏天还热!
到了十二月,咱们晋朝这边也有事儿。
有关部门上奏晋武帝,说太子向两位老师,施行恭敬之礼的时候,礼仪应该跟普通人有所不同。
晋武帝一听,马上就说了:
“崇敬老师的目的啊,是为了尊道重教。怎么能说臣子不像臣子呢!应该让太子再行拜礼。”
这事儿啊,也是体现了咱们晋朝对老师的尊重,比现在的教师节还隆重呢!
世祖武皇帝泰始六年,庚寅年,公元270年。
这一年春季正月啊,吴国丁奉进入涡口,咱们扬州刺史牵弘,那是迎头就击啊,直接就把他给击退了。
还有啊,吴国万彧也从巴丘返回建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