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傅永真是个爷们儿
高太妃还命人打了元详一百多杖呢,打得他皮开肉裂、流血化脓的,过了十多天才能站起来。
她又让人打了刘妃几十杖,说:
“妇人都妒忌的,为什么唯独你不妒忌呢?你真是太能忍了!”
刘妃呢,她倒是挺能忍的,含笑承受了惩罚,从头到尾都没说一句话,表现出了沉默是金!
元详那哥们儿,家里头的几个家奴,私下里搞了个“救援小分队”,打算把元详给救出来。
他们偷偷地写了名单,就像现在的“密码本”一样,让侍婢给元详送去。
元详呢,刚拿到手上,还没来得及看呢,那看守头目,眼睛比雷达还好用,老远就瞅见了,嗖的一下子就冲进来了,从元详手里一把就给抢过去了,然后上奏给了宣武帝。
元详一看这架势,悲痛得不行,哭了几声,然后就突然“晕菜”了,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让人措手不及!
宣武帝呢,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主儿,诏令有关部门按照礼仪给元详殡葬了,也算是给他最后的一点“体面”吧。
说起来,这事儿之前还有个小插曲。
典事史元显给宣武帝进献了一只小鸡,您猜怎么着?
这只小鸡,有四个翅膀,四条腿,简直就是个异形!
宣武帝一看,这不行,得问问“度娘”或者找个明白人问问,于是就下诏询问侍中崔光。
崔光呢,也是个有学问的大佬,他上表说:
“这事儿,跟汉朝那时候的事儿挺像的,简直就是历史重演!
汉元帝那会儿,丞相府史家的母鸡孵小鸡,结果慢慢变成了公鸡,冠子又红又大,爪子后面还长出了尖骨,开始打鸣了,还率领着鸡群呢,简直就是“鸡界”的逆袭!
永光年间,还有人进献了一只长角的公鸡,刘向当时就认为,这是地位低贱的下臣掌权执政的预兆,这是“鸡占卜”!
后来呢,果然应验了,你说神不神?
汉灵帝那会儿,南宫寺的母鸡也要变成公鸡了,只有头上的冠子还没变,半鸡半凤!
灵帝就问议郎蔡邕这是怎么回事儿,蔡邕回答说,头是元首,是皇帝的象征,如今鸡的全身都变了,只是头还没有变,而圣上得知了这事儿,这就是天下即将出事却不会成功的预兆,就是“鸡语者”!
如果应对不妥当的话,在朝政方面不有所改善的话,那头冠倘若也变成了的话,祸患就会更加严重了,就是“鸡祸”!”
崔光接着说:“如今这只鸡的形状虽然跟汉代那时候的不同,但是显示的征兆却是非常相似,简直异曲同工!
我根据刘向、蔡邕的说法来推论这事儿:鸡的翅膀、腿脚众多,这是一群卑贱小人互相勾结、鼓动生事的征兆;雏鸡还没有长大呢,脚趾与羽翼尚小,说明这群小人的势力还十分弱微呢,容易制服他们,这叫,小鸡斗恶龙。
我听说,这种灾异现象都是预示吉凶的征兆,就是“天鸡示警”!
圣明的君主,看到了引起警惕,就能带来福气;昏昧的君主看到了,不以为然,就因此招致灾祸,这就是“鸡运”决定国运!
可能,如今也有由低贱,变得显贵的小人,参与过问政事,如同前代石显那样!
希望陛下,招纳贤才,黜免佞臣,如此则妖祸消失,吉庆降临。
这就是鸡助国运!”
您瞧瞧崔光这话说的,多好,多有水平,哈哈!
结果,过了几天,茹皓等人,就伏法被诛了!
宣武帝因此而更加看重崔光了!
高肇那小子,嘴皮子溜得跟抹了蜜,一番游说下来,宣武帝就让他领着宿卫队的头儿和羽林虎贲,去各藩王的宅子里“看门护院”。
这哪是看门,简直就是变相的软禁嘛!
彭城王元勰,那可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猫腻,赶紧上前劝谏。
可宣武帝呢,装没听见,压根儿就不搭理他,真是让人捉急!
元勰这人,志向高远,对那荣华权势根本就不屑一顾。
他干脆就躲家里不出来了,也不去游山玩水,就在家憋着。
连个知己都没有,只能跟老婆孩子混日子,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宅男”
说,北魏人围攻义阳。
义阳城里头,兵力少得可怜,连五千人都不到,粮食也就能撑半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北魏军队呢,疯了,昼夜不停地攻打,那架势就象是要把城给拆了。
可义阳城的刺史蔡道恭,那可是个能人,随机应变,愣是把敌人的进攻给挡住了。
这一打,就是一百多天,杀得敌人那叫一个惨,数都数不过来。
北魏军队一看,这义阳城咋就这么难啃呢?
吓得都想撤退了。
可就在这时,蔡道恭病得不行了,他赶紧把堂弟蔡灵恩、侄子蔡憎勰还有其他将佐们都叫到跟前,跟他们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我这一辈子,深受国家的恩德,可就是没能把敌寇给灭了。
现在我这病,看来是越来越重了,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你们,可得给我记住了,要以死来保卫自己的名节,别让我死了还留下遗憾!”
大家一听这话,都伤心得不行,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这是忠臣遗言!
蔡道恭一死,蔡灵恩就接过州务和守城的重任,继续跟敌人死磕。
六月癸未日那天,梁朝那边儿实行大赦了。老百姓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北魏这边儿,那时候正闹大旱呢。
散骑常侍兼尚书的邢峦,那可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上奏说了一番大道理:“以前的圣明君主,都重视粮食布帛,轻视金子宝玉。
为啥呢?
因为粮食布帛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国家安定;而金子宝玉呢,没啥用还败德。
先帝那时候,也是以奢侈安逸为戒,大力推崇勤俭节约。
可现在呢?
金子宝玉多得是,国家的财用却总是不够。
要是再不限制一下,恐怕年度预算都不够了。
所以,我请求从今天开始,凡是不是国家必需的物品,一概不接受!”
宣武帝一听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秋季七月癸丑日,梁朝角城那地界儿,戍主柴庆宗这家伙,不讲究,直接把城池献给了北魏,投降了!
北魏徐州刺史元鉴一看,嘿,这可是天赐良机,立马派淮阳太守吴秦生带着一千多号人去接收角城。
梁朝这边儿哪能干看着,赶紧派淮阴的援军去拦截。
吴秦生这家伙,战斗力爆表,屡次出战都把梁朝的援军给打趴下了,最后终于把角城给收入囊中。
到了甲子日那天,梁朝又出了个大新闻,封皇子萧综为豫章王,这可是个重头戏!
北魏那边儿,李崇那小子,真是个狠人儿!
他攻破东荆州的叛蛮,生擒了樊素安,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进军讨伐西荆州的诸部蛮人,把他们全都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北魏军队一听说蔡道恭死了,那叫一个高兴,对义阳城的围攻更是猛烈了,短兵相接,一天也不带停的。
可曹景宗这家伙呢,却跟没事儿人一样,停驻在凿岘按兵不动,整天就知道带着兵四处打猎!
武帝一看这架势,不行,得赶紧派人去救义阳。
于是,他就派了宁朔将军马仙琕前去。
马仙琕这家伙,战斗力也是杠杠的,转战前进,军队气势如虹。
元英一看马仙琕来了,就在上雅山修了个战垒,命令各位将领分别埋伏在山的四周,假装力量弱小的样子,想骗骗梁朝军队。
马仙琕一看北魏军队这架势,嘿,以为他们好欺负呢,就带着军队直捣黄龙,攻打元英的营地。
元英一看马仙琕上当了,就假装败逃,把敌军引诱到了平地,然后突然反击马仙琕。
这一仗打,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北魏统军傅永,这家伙可是个硬汉!
他身穿铁甲,手执矛槊,单人匹马就冲入对方军阵,唯独军主蔡三虎在后面辅佐作战,他们二人横冲直撞穿过敌阵。
梁朝的士兵一看这架势,吓得跟孙子一样,赶紧用箭射傅永。
结果呢,箭射中了他的左大腿。
傅永这家伙,真是个爷们儿,把箭一拔,又冲入敌阵。
这一仗下来,马仙琕大败,连儿子都阵亡了,他自己也跑得比兔子快。
元英一看傅永受伤了,就劝他说:“老兄,你受伤了,先回营地休息吧。”
傅永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他说:“你瞧瞧汉高祖刘邦,战斗中胸部受伤都瞒着别人。
我虽然地位不高,但也是国家的一员将领,怎么能让敌人有伤了我方将领的说辞呢!”
说完这话,他就跟着大军一起去追击敌人,天亮才回来。
那时候,傅永都七十多岁了,军中众人都夸他,是个老当益壮的壮士!
后来,马仙琕又带着一万多人,去攻打元英,结果呢,又被元英给打败了。
这一仗下来,将军陈秀之都阵亡了。
马仙琕一看这架势不行,义阳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于是,他就倾尽所有精锐士兵决战,一天交锋三次,都大败而回。
蔡灵恩一看这架势,没办法,就向北魏投降了。
梁朝在三关的戍守将领,得知蔡灵恩已经投降了,在辛酉日,也都吓得弃城而逃了。
说起元英那哥们儿,真不是盖的,他让司马陆希道整了个告捷文书,结果一看,哎呀妈呀,这啥玩意儿,于是又叫傅永来改。
傅永呢,是个实诚孩子,不玩儿虚的,直接就把军事上的那些硬核措施,给列了个一二三四五。
元英一看,哎哟,这改得,简直了,连声叫好:
“这谋略,这措施,敌人看了,那城墙再厚,也得乖乖开门迎接咱们!”
说起来,元英这哥们儿,也是经历过风雨的,他爹南安惠王元桢,因为跟穆泰搞了点儿小动作,爵位封地都被收了。
不过呢,元英也是厉害,攻克义阳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了中山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瞅瞅梁朝那边儿,御史中丞任昉,那可是个耿直BOY,直接朝廷上开怼曹景宗,说他按兵不动。
不过梁武帝也是个大度的人,念及曹景宗以前的功劳,这事儿就这么压下去了,没跟他计较。
这武帝,心里有数,谁对他忠心,他门儿清。
就像那卫尉郑绍叔,对武帝那是忠心耿耿,外面有啥风吹草动,都第一时间跟武帝汇报。
每次汇报,好事儿都归武帝,坏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
武帝因此特别信任他,还让他去南义阳搞了个司州,当了刺史。
郑绍叔一去,那是一片繁荣,修城墙、整武器、开农田、存粮食、聚人口,百姓们那是过得美滋滋。
北魏那边儿呢,也不甘示弱,在义阳设了个郢州,让司马悦去当刺史。
梁武帝一看,这咋行呢,得赶紧派人去怼他。
于是,马仙琕就被派去三关南边修了竹敦、麻阳两座城堡。
司马悦一看,哎哟,这梁朝人挺行,就派兵去干竹敦,结果还真给干下来了。
九月壬子日那天,梁朝又封了个大佬,吐谷浑王慕容伏连筹,让他当了西秦州与河州刺史,还封了个河南王。
这慕容伏连筹,也是个狠角色,能被封为王,那也是实力说话。
再说说那柔然国,这家伙不讲究,直接侵犯北魏的沃野与怀朔镇。
北魏宣武帝一看,这咋行呢,得赶紧派人去干他。
于是,车骑大将军源怀就被派去北伐了。
源怀这家伙,那是真能干,指挥部署、军需调发,那是一套一套的。
他一到云中,柔然人一看这架势,吓得撒丫子就跑了。
源怀一看,这不行,得想个办法治治这些家伙。
于是他就琢磨了个主意,说要用中原的方法治蛮夷,那得修城池。
于是他就回去恒地、代地转了一圈儿,选了九座城池的地方,还有五十八处存粮食、兵器的据点,准备开干。
他跟朝廷一说:“现在这都城迁到洛阳了,北边儿远着呢,那些部落都反了,还旱灾饥荒的,兵马都折了十之八九。
所以,我建议还是按照旧镇的规模,修修城垒,分兵镇守要害之地。
平时屯田积粮,遇到事儿就能随时应战。
这样柔然那些游骑之寇就不敢来犯咱们了,北方也就无忧了。”
宣武帝一听,觉得挺在理的,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简直就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北魏太和十六年。
那时候,高祖孝文帝突发奇想,想让中书监高闾和给事中公孙崇俩哥们儿把雅乐给捯饬捯饬,结果呢,俩人挤牙膏,半天也没挤出个啥来。
不幸的是,高祖孝文帝没多久就“嗖”地一下,驾鹤西游了,高闾也跟着“啪嗒”一声,走了。
到了景明年间,公孙崇接了太乐令的班,这回他倒是挺上心,把金石乐器、书啥的一股脑儿全给朝廷端去了。
这时候,世宗宣武帝才恍然大悟,说:
“哎呀妈呀,得让那些大官小吏们瞅瞅,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冬天。
十一月戊午那天,宣武帝发话了:
“嘿,大伙儿听着,咱们得修修国学,让大伙儿都学点知识,别整天跟个二愣子。”
那时候北魏国内安定,学习风气那是相当地旺,燕、齐、赵、魏这些地方,讲学的人多,弟子们少的也有几百,多的上千。
州里推举的茂材异等,郡里举荐的孝廉,那是一年比一年多,不要钱的多。
再来说说梁朝,甲子日那天,梁朝把用钱赎罪的规矩给废了,这可是个大新闻!
到了十二月丙子,北魏又让殿中郎陈郡的袁翻他们一帮人聚在一起,议定法规律令。
彭城王元勰他们负责盯着,生怕出啥岔子。
己亥日,宣武帝还亲自跑到伊阙去看了看,来个领导视察。
梁武帝,那可是个儒学的忠实粉丝。
他觉得东晋、宋、齐虽然也搞过国学,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多久就黄了,就算有,也只是个摆设,没人真讲学。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