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801章 大孝子吉��

  范云那老铁,对武帝那是忠心一片,只要是他耳朵里听过的事儿,没有不插手的,整天忙活得,成了旋转小马达,精力旺盛得跟吃了炫迈一样。

  范云一走,大伙儿都合计着沈约该接手朝廷的扛把子位置了,可武帝觉得沈约办事儿有点儿飘,没尚书左丞徐勉那么沉得住气。

  于是乎,武帝一拍板,让徐勉和右卫将军周舍俩哥们儿一块儿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周舍这人吧,心胸开阔,但跟徐勉比起来,还是稍显稚嫩。

  不过,他办事儿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这点儿徐勉还真得向他学习。

  他们俩都是朝廷里出了名的贤相,整天在朝廷里忙得团团转,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徐勉有时候难得回趟家,院子里的狗都不认识他了,冲着他狂吠,把他当成了陌生人。

  他每次写奏章,抄完之后就立马把草稿给烧了,生怕啥秘密给泄露出去。

  周舍呢,他在武帝身边混了二十多年,一直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儿。

  国史、诏诰、仪礼、法律、军旅这些玩意儿,他都亲自操刀。

  他跟别人聊天儿,整天嘻嘻哈哈的,跟没事儿人一样,可从来没泄露过一点儿机密,大伙儿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壬申日那天,武帝发话了,让各郡县别再给上宫和东宫送东西了,只有各州和会稽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送点儿特产。

  但是,如果不是本地产的,那就别想蒙混过关了,要玩儿真心话大冒险。

  甲戌日,北魏的杨椿等人,把反叛的氐族部落,打得那叫一个惨,斩首了好几千人,一直玩儿砍杀游戏。

  六月壬午朔日,北魏给宣武帝的弟弟元悦,封了个汝南王,这可是个大大的喜事。

  说,北魏的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他给朝廷上了个奏章,说萧衍那小子老是堵着东关,想让巢湖发大水,淹了淮河南边的城堡。

  他说吴、楚之地有水上的优势,可以一边淹一边抢,这样淮河以南的地盘就要拱手让人了。

  寿阳离长江只有五百多里,老百姓都吓得跟见了鬼一样,生怕水淹过来。

  他建议趁着老百姓担心被水淹的时候,突然攻打敌人,让各州聚集兵马,秋天的时候一块儿行动。

  他说这样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统一天下,但至少不用担心长江以西的地盘被人给端了。

  丙戌日,北魏从冀、定、瀛、相、并、济六个州调了两万人,一千五百匹战马,让他们在仲秋的中期都汇集到淮南去。

  加上寿阳原有的三万兵力,都交给元澄指挥。

  萧宝寅和陈伯之也归他管,这阵势,那可是相当壮观,玩儿策略游戏对战!

  说,谢朏那老铁,坐着小舟悠悠地就晃到建康去了。

  武帝一听,那叫一个乐呵,立马拍板让他当侍中、司徒、尚书令,这可是响当当的大官儿!

  可谢朏呢,却玩起了个性,推辞说脚有毛病,拜不了大臣,还特意整了个角斤戴上,自己驾车去云龙门谢恩,这操作,简直6到飞起!

  武帝一看,这小子挺会玩,于是在华林园召见他,他还坐了个小车赴席,挺会享受生活的。

  第二天早晨,武帝直接跑到谢朏家里去了,俩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开心得,捡了宝。

  谢朏呢,一再跟武帝说,自己不想当官,想回家种种田,过过小日子。

  可武帝就是不答应,非得让他当官不可。

  最后,谢朏只好说,那让我先回去把老妈接来吧,然后再来上任,武帝这才勉强点了点头。

  谢朏要走的时候,武帝又跑来了,还给他赋了首诗送行。

  这待遇,简直了!

  谢朏这一路上,送行和迎接的使者,多得串糖葫芦,一个接一个。

  等谢朏回到建康,武帝又让人在他旧宅那儿,给他建了个新府,对他的待遇,比其他人都要好,简直是羡煞旁人!

  可谢朏这人呢,素来就怕麻烦,当了官也不管事,整天闲云野鹤。

  大家一看,都失望得不得了,心想:这哥们儿怎么这样!

  真是个奇葩!

  甲午日那天,中书监王莹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这也是个大官儿!

  这家伙,真是走运了!

  到了秋季七月乙卯日,北魏的平阳公元丕去世了,挺可惜的。

  这哥们儿,也是个能人,可惜就是命短了点。

  北魏之前解除了盐池的禁令,结果呢,盐池的利益,全让那些豪强大户给夺去了。

  这可真是个坑!

  庚午日那天,北魏又宣布把盐池之利收为公有,这下子可好了,大家都能沾点光,算是弥补了点之前的损失。

  辛未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太师,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职位!

  可元勰呢,象个害羞的小姑娘,坚决推辞,不想当。

  宣武帝一看,这怎么行呢?

  于是就赐给他诏书,劝了又劝,还以小辈的身份给他写信,恳切得不得了。

  最后,元勰实在是推辞不过了,只好勉强接受了任命。

  到了八月庚子日,北魏又任命镇南将军元英,为都督征义阳诸军事,这可是个大任务!

  梁朝的司州刺史蔡道恭,一听北魏大军要来,吓得见了鬼,赶紧派遣骁骑将军杨由,带着三千多户民众,去保卫贤首山。

  杨由呢,也是挺有能耐的,建造了三重栅垒用来防守,当了军事工程师。

  可到了冬季十月,元英带着各路大军,就把贤首栅给包围了。

  栅里的民众一看,这不行,于是就杀了杨由,投降了北魏。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任城王元澄,他命令统军党法宗、傅竖眼、太原人王神念等人分别率领军队去入侵东关、大岘、淮陵、九山等地。

  高祖珍还带着三千骑兵,作为游动兵力,元澄则统率大军在后面跟着。

  这傅竖眼,可是傅灵越的儿子,虎父无犬子!

  北魏军队挺厉害的,攻陷了关要、颍川、大岘三城,白塔、牵城、清溪也都溃败了。

  梁朝的徐州刺史司马明素一看,这不行,于是就带着三千士兵去援救九山。

  徐州长史潘伯邻也赶赴援救淮陵,宁朔将军王燮则去保守焦城。

  可最后呢,党法宗等人还是去攻取了焦城,攻破了淮陵。

  十一月壬午日那天,北魏军队更是生擒了司马明素,斩杀了潘伯邻。

  这可真是一场恶战!看得人心惊胆战!

  说,南梁那地界儿,有个太守叫冯道根,镇守阜陵那会儿,一到地儿就开始忙活,修城墙、挖壕沟,还派人四处打探,怕敌人马上就要杀过来。

  大伙儿一看,都乐了:“这不是瞎折腾嘛!”

  可冯道根却一本正经地说:“防守的时候要是胆小如鼠,打起仗来可就没勇气了,我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杠杠的!”

  您猜怎么着?

  城防还没修完呢,党法宗那帮人就带着两万大军突然杀到了城下。

  这下子,城里的人都慌了神儿,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可冯道根呢,却淡定自若,命令打开城门,自己穿着宽松的衣服,悠哉游哉地登上城门。

  然后,他挑了二百名精锐士兵,就像挑了一群猛虎下山,出城跟北魏兵干仗,结果还真把敌人给打败了。

  北魏人一看冯道根那悠闲样儿,再加上初次交锋就不顺,心想:“这哥们儿太猛了,咱们撤吧!”

  于是索性就撤了。

  冯道根一看敌人撤了,立马带着一百名骑兵去袭击高祖珍,又打了个胜仗。

  这一来,北魏各路军队的粮食运输都断了,没办法,只好撤军。

  武帝一看冯道根这么能干,心想:“这哥们儿真是个人才!”

  于是就任命他为豫州刺史。

  再说说北魏那边儿,武兴安王杨集始去世了。

  己未日那天,北魏封了他的儿子杨绍先为武兴王。

  不过杨绍先还是个小屁孩呢,所以封国里的事儿都由他的两个叔父杨集起、杨集义说了算。

  这俩叔父,就像俩大管家,把封国打理得井井有条。

  乙亥日那天,梁朝的尚书左仆射沈约,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了。

  沈约,可是个大孝子,为了母亲连官都不做了,真是让人感动!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边儿就越来越荒凉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难。

  宣武帝一看这情况不行,得派人去管管。

  于是就加任尚书左仆射源怀为侍中、行台,让他拿着符节去巡行北方六镇以及恒、燕、朔三州。

  源怀,当了钦差大臣,任务就是赈济穷苦百姓、考核官吏。

  他一到地儿,就开始广泛赈济民众。

  饥民们一看这源大人这么好,都感激得不得了,真是见了救星。

  沃野镇的守将于祚,是皇后的伯父,跟源怀还有姻亲关系呢。

  当时于劲刚当权不久,势力大得很,朝野上下都怕他。

  可于祚呢,却是个贪财鬼,经常收受贿赂。

  源怀快要到沃野镇的时候,于祚还特意跑到郊外大道的左边,去迎接他。

  结果呢,源怀连话都不跟他说一句,当即就举报弹劾了他的罪状,把他给罢免了。

  这下子,于祚可傻眼了,心想:“我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还有怀朔镇的守将元尼须,他跟源怀是旧交情。

  可他也贪污受贿、声名狼藉。

  他置办了酒席宴请源怀,还想跟源怀套近乎:

  “我这条命是长是短,就全看您一句话了。咱们既然是旧交,岂能不互相宽容呢?”

  源怀一听这话,当时就回了他一句:

  “今天是源怀跟旧交坐在一起喝酒,这里可不是审讯案件的地方。

  明天,公庭才是我检举揭发你罪状的地方。”

  元尼须一听这话,当时就挥泪不已、无言相对了。心想:“我这不是自找没趣嘛!”

  最后,源怀还是查证了他的罪行、处置了他。

  源怀还上奏朝廷说:“边镇的事务不多,可设置的官员却太多了。就像沃野一镇吧,自镇将以下就有八百多人呢。这么多人,都闲着没事干!我请求减去五分之二。”

  宣武帝一听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心想:“这源怀,真是个能干的人!”

  您听听这段儿,乙酉日那天,梁朝的将军吴子阳跟北魏的元英,在白沙那地界儿上演了一场“龙虎斗”。

  结果呢,吴子阳被打得那叫一个惨,落花流水春去也,败得是一塌糊涂。

  说,北魏那边儿,东荆州的蛮人樊素安,这家伙可真是个“刺头”,居然敢谋反作乱。

  乙酉日这天,北魏朝廷一看,这事儿可不小,得赶紧派人去平事儿。

  于是,就任命左卫将军李崇为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让他带着步兵、骑兵,浩浩荡荡地就像一群狼群一样,去讨伐樊素安。

  说,梁朝冯翊人吉翂。

  这吉翂的父亲,是个原乡县县令,可倒霉催的,被奸吏给“坑”了,被抓到廷尉那儿,按罪应当处死。

  这时候,吉翂才十五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呢。

  可他,却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真是个小棉袄。

  他跑到朝堂外,击打那悬挂在外的登闻鼓,乞求代父亲一死。

  这举动,简直就是孝感天地!

  武帝一看,这孩子这么小,就怀疑是不是有人教他这么做的。

  于是,就让廷尉卿蔡法度去套路他,想查知实情。

  蔡法度,也是个老狐狸了,他把各种拷打问讯的刑具都陈列出来,诘问吉翂:

  “你乞求代父一死,已经赦令准许了,你是不是真的愿意去‘领盒饭’?

  再说了,你只不过是个小屁孩,如果是别人教你这么做的,你想要反悔也是可以的。”

  吉翂一听这话,毫不含糊地回答:“我虽然年幼愚鲁,但是岂能不知死亡的可怕!

  完全是因为不忍心,看到父亲遭受极刑,所以才乞求代他一死。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怎会受到他人的教唆呢!

  听到圣旨准许我代父一死,不异于上天堂,岂有反悔的想法呢?”

  这回答,掷地有声”!

  蔡法度一看这孩子这么有骨气,便更加和颜悦色地忽悠他:

  “皇上知道令尊没有犯罪,很快就会释放他。

  看你确实是个好孩子,此时倘若你能改变所说的话,你们父子就可以一起‘苟活’了。”

  可吉翂呢,却是个有主意的人。

  他回答说:“父亲的案子非常严重,必定依法论处;我唯有闭目伸头,听任斩杀,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这话说得,视死如归!

  当时,吉翂已经戴上了手铐、脚镣。

  蔡法度看他这么可怜,就下令给他另外换上轻一些的刑具。

  可吉翂却不同意,他说:“我是死罪犯人,只应该加重刑具,怎么可以减轻呢?”

  竟然不肯脱去手铐、脚镣。这举动,倔强到底!

  蔡法度一看这孩子这么有决心,就把这一切情况上报给了武帝。

  武帝一听,也被吉翂的孝心所感动,于是就宽宥了吉翂父亲的罪过。

  这结果,大快人心!

  后来,丹杨尹王志听说了吉翂的事儿,就查询他在廷尉受审的经过,并且到他的乡里询问。

  他打算在下年年初举荐吉翂为纯孝之士。

  可吉翂呢,却是个有骨气的人。

  他对王志说:“奇怪呀,王尹!为什么要把我吉翂看得如此浅薄呢!

  父亲受辱,儿子代死,理应如此;倘若我吉翂接受举荐,就是借自己的父亲博取名声,还有什么耻辱比这更令人觉得耻辱呢!”

  这话说得,让人不得不佩服!

  王志一听这话,也觉得吉翂是个有主意的人,于是就只好作罢了。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