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671 五十岁以下的和尚要还俗

  话说,高丽这地方也是挺逗的,北燕王冯弘,想去北魏串串门儿,可高丽就是不让,反倒派了个使者去跟北魏说:

  “咱跟冯弘一起归顺朝廷啦”。

  这事儿传到北魏老大拓跋焘那儿,他一听就火了,心想这高丽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违抗我的诏令,于是,他就琢磨着,派兵去收拾高丽,还想调动陇右的骑兵一起上。

  可这时候,刘絜这哥们儿就说了:

  “哎,老大,别急,秦陇地区那些新来的小弟们,咱们得先给他们点儿好处,减免赋税啥的,等他们养肥了,咱们再宰他们也不迟。”

  乐平王拓跋丕也点头说:

  “对,老大,和龙那地方咱们刚搞定,现在应该大力发展农桑,把军需物资都备好,然后再去攻打高丽,到时候一举拿下他们!”

  拓跋焘一听,觉得这俩人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打消了,立马攻打高丽的念头。

  癸丑日那天,刘宋文帝刘义隆,给自己的儿子们封王啦,刘濬成了始兴王,刘骏成了武陵王。

  冬季十一月,己酉日,北魏老大拓跋焘,心血来潮,跑去了稒阳,还抓了一堆野马,放到云中,搞了个野马苑。

  闰十一月壬子日,他又悠哉游哉地回宫去了。

  以前,东晋的太尉高祖刘裕,攻克长安的时候,捡到了一个古铜浑天仪。

  这玩意儿虽然看起来挺完整,但就是少了七星点缀,看起来有点单调。

  这一年呢,文帝就下令,让太史令钱乐之,重新搞一个浑天仪。

  这新浑天仪,直径六尺八分,用水一冲就能转,上面的星星跟天象一模一样,真是牛逼得不行!

  哎呀,柔然汗国这边儿,跟北魏闹翻了,本来还想和亲呢,结果直接翻脸不认人,开始侵犯北魏边境。

  吐谷浑可汗慕容慕璝,也挂了,他弟弟慕容慕利延上位。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四年,丁丑,公元437年。

  春季正月戊子日,北魏的北平宣王,长孙嵩也走了。

  唉,生死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得不行!

  辛卯日那天,刘宋搞了个大赦天下,给百姓们送了点儿温暖。

  二月乙卯日,北魏老大拓跋焘,又跑去幽州溜达了。

  三月丁丑日,他任命南平王拓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和龙。

  己卯日,又回到自己那舒服的皇宫里,享福去了。

  最后,刘宋文帝刘义隆,还派了个散骑常侍刘熙伯,出使北魏,本来是想商量一下聘礼的事儿。

  可谁知道呢,正好赶上文帝的女儿去世,这事儿也就只好先放一放了。

  哎,这人生,就像一场戏,充满了变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夏季四月里,益州那边儿可是闹翻天了!

  叛军头儿赵广、张寻、梁显他们,看着风头不对,直接带着小弟们投降朝廷了。

  那个别将王道恩,可真不是盖的,一刀就把程道养给咔嚓了,还把他的头,送到京城去展览。

  这么一来,程道养那些残余的党羽,也都吓得尿裤子了,全都被平定了。

  丁未日那天,刘宋朝廷直接任命了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让他去那边儿收拾烂摊子。

  北魏老大呢,觉得民政官吏们,都是一群吃里扒外的家伙。

  所以,在夏季五月己丑日,他就发了个诏书,让官吏和百姓们都可以,举报地方郡守和县令的不法行为。

  这可把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乐坏了,趁机去找地方官的茬儿,然后威胁他们,在民间可是嚣张得很呐。

  而那些地方长官们呢,也都怂了,还是老样子,贪赃枉法,啥改变都没有。

  丙申日那天,北魏老大也不知道抽,了哪门子风,就跑去了云中,也不知道他去干啥了,难道是去看风景?

  一转眼,就到了秋季七月戊子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他们,在西河跟山胡部落首领,白龙的残余党羽干了一架,最后把他们给干掉了。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拍手叫好!

  八月甲辰日,北魏老大拓跋焘,又跑到了河西。

  九月甲申日,他终于回宫了,可真是转得比兔子还快还圆!

  丁酉日那天,北魏老大派了个使者,去给新上任的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送了个大礼包,直接封他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还改封他为西平王。

  哎呀,这慕容慕利延,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冬季十月癸卯日,北魏老大又心血来潮,去了云中。

  十一月壬申日,他回宫了,这北魏老大,简直就是个旅行达人!

  后来呢,北魏老大又派了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人,带着一大堆金银财宝,出使西域,去拉拢九国。

  这董琬等人,先到了乌孙国。

  那乌孙国王一看到他们,眼睛都亮了,说:

  “破落那、者舌两国,早就想抱魏国的大腿了,就是找不到机会。

  现在你们终于来了,赶紧去安抚他们一下吧!”

  于是,乌孙国王就热情地,派了向导兼翻译,送董琬去破落那,送高明去者舌。

  这消息一传出去,周边的小国家们,也都争先恐后地,派使者跟着董琬等人,去向北魏进贡了,总共有十六国呢!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每年都乖乖地朝觐纳贡,这北魏的威名,也就传遍了整个西域,霸气侧漏!

  哈哈,话说这北魏老大拓跋焘,可是真够意思,直接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送”给了河西王沮渠牧犍,当媳妇儿。

  这河西王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赶紧派了个叫宋繇的小弟,带着奏表跑去平城拍马屁。

  他还特地问了一句:“这武威公主我该怎么叫?”

  北魏老大就让手下的大臣们商量一下。

  这些大臣们,就开始BB了:“母亲靠儿子才能装逼,媳妇儿呢,就跟着老公混。

  所以嘛,沮渠牧犍的老妈,应该叫河西国太后,公主在河西国内就叫王后,跑到京师了就恢复公主的身份。”

  北魏老大一听,觉得这帮人说得还挺有道理的,就点了个头。

  说起这沮渠牧犍,他之前可是娶了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女儿。

  可等到北魏的公主一进门,这李氏和她老妈尹氏,就只能跑到酒泉去住了。

  结果呢,没过多久,李氏就挂了。

  她老妈尹氏摸着她的尸体,居然没哭,还说了句:“你国破家亡,今天才死,其实已经算慢了。”

  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在酒泉镇守,他问尹氏:“您家几个孙子都在伊吾,您想去投奔他们吗?”

  尹氏没听出来,他的话里有话,就骗他说:

  “我子孙们都跑路了,我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久了,就死在这儿吧,不去做那游牧民族的孤魂野鬼。”

  可没过多久,尹氏就偷偷地跑到伊吾去了。

  沮渠无讳发现后,急忙派骑兵去追。

  尹氏对追兵说:

  “沮渠酒泉王都让我回北方了,你们还追个屁!

  要么你们就把我的头带回去,我反正是不会再回去了!”

  追兵们一听,这老太太这么牛逼,也不敢乱来,只好打道回府。

  后来呢,尹氏在伊吾也挂了。

  再说回沮渠牧犍,他派了个将军沮渠旁周,给北魏送点儿礼。

  北魏老大拓跋焘呢,就派了两个小弟侍中古弼、尚书李顺,去送北凉侍从一些衣服,还叫北凉世子沮渠封坛,到京师平城来当当侍子。

  这一年里,沮渠牧犍,不仅把沮渠封坛送到北魏去,还派了个使者,跑到刘宋都城建康,送了一堆书,和敦煌人赵??写的《甲寅元历》。

  他还向刘宋文帝刘义隆,要了几十种书呢,刘义隆也挺大方的,都给了他们。

  说,李顺从北凉溜达了一圈儿回来后,北魏老大拓跋焘,就急吼吼地拉住他问:

  “哥们儿,你之前跟我提的那个,搞定凉州的点子,我因为东边儿的一堆破事儿,给耽误了。

  现在和龙都摆平了,我寻思着今年就动手西征,中不中?”

  李顺捋了捋下巴,慢悠悠地回答:

  “老大,你瞅瞅,我当初那个计划,放到现在来看,还是相当靠谱的。

  不过嘛,咱们这几年老是打仗,兵马都累得跟狗似的,西征这档事儿,要不然咱们先缓缓,等几年再说?”

  拓跋焘一听,心里琢磨着,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就把这事儿暂时搁置了。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五年,戊寅,公元438年。

  二月丁未日的那天,刘宋朝廷可是大出血,给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封了一大堆头衔,像是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啦、镇西大将军啦,还有西秦、河二州刺史,最后还封了个陇西王,简直就是头衔大放送!

  三月癸未,北魏老大拓跋焘,一拍大腿,下诏让那些五十岁以下的和尚都还俗去。

  估计是觉得这么多和尚不干活儿,国家快养不起了吧,哈哈!

  说,北燕王冯弘。

  这冯弘跑到辽东之后,高丽王高琏还挺客气地,派使者去慰问他:

  “龙城王冯君,您这一路折腾,兵马都累够呛了吧?”

  冯弘这人脸皮儿有点儿薄,一听这话就有点儿挂不住了,立马摆出一副皇帝的派头,把高琏给怼了一顿。

  高丽王也没跟他一般见识,把他安顿在平郭,后来又迁到北丰。

  可这冯弘,也不知道咋回事儿,就是看不起高丽,在高丽的地盘上,还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施刑奖惩。

  高丽王一看,这哪儿行,就把他的侍从给撤了,还抓了他的太子冯王仁当人质。

  冯弘这下更火了,直接派使者向刘宋朝廷求救,让他们来接他南下。

  刘宋文帝刘义隆,也是挺给力的,派了使者王白驹等人去接冯弘,还让高丽出点儿血送送行。

  可高丽王哪儿愿意,让冯弘就这么走了呢?

  直接派了将领孙漱、高仇等人,在北丰把冯弘和他的子孙十几口人,都给“咔嚓”了,最后还追封他个,昭成皇帝的名号,这也算是“风光大葬”了!

  王白驹等人一看这情况,立马带着七千多人,去截击孙漱、高仇,结果把高仇给干掉了,活捉了孙漱。

  高丽王觉得王白驹他们太过分了,就派人把王白驹抓起来送回国。

  文帝呢,觉得高丽是远方的国家,不想跟他们撕破脸,就把王白驹等人关进监狱,不过很快就放了他们,这也算是“外交斗争”的胜利吧!

  夏天四月,刘宋文帝刘义隆,给太子刘劭娶了个媳妇儿,就是已故的原黄门侍郎殷淳的女儿。

  哎呀,这也算是给皇室添了桩喜事,太子爷终于有人暖被窝啦!

  五月戊寅日那天,北魏可是大赦天下,监狱里的罪犯们可乐坏了,哎呀,终于能重获自由身了!

  一个个高兴得,像猴子一样蹦跶。

  丙申日,北魏老大拓跋焘,这哥们儿可是个行动派,一拍马屁股,就直奔五原去了。

  等到秋季七月,拓跋焘从五原出兵,眼睛瞪得像铜铃,磨刀霍霍向柔然汗国冲去。

  他命令乐平王拓跋丕,带着十五名将领走东路,永昌王拓跋健也领着十五名将领走西路,自己呢,亲自带着大军走中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那场面壮观!

  军队行进到浚稽山的时候,拓跋焘把中路军,又分了两部分。

  陈留王拓跋崇,带着一队人马,从大泽直扑涿邪山,拓跋焘自己则带着另一队,从浚稽山往北,一直奔到天山脚下。

  可是,等他们气喘吁吁地,登上白阜山一看,哎呀妈呀,连个柔然人的影子都没见到,只好失望地打道回府。

  这可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呀!

  那时候漠北正好遇上大旱灾,没水没草,北魏的兵马死伤惨重。

  冬季十一月,丁卯朔日,那天还发生了日食,老百姓们都吓得够呛,以为是天狗食日呢!

  再到十二月丁巳日,拓跋焘回到了平城,这一路征战可真是折腾得不轻。

  看他那满脸疲惫的样子,就知道这趟差事不容易呀!

  咱们再说说刘宋那边的事儿。

  刘宋豫章,有个叫雷次宗的人,这家伙可真是个书呆子,特别好学,隐居在庐山里,整天就知道读书。

  刘宋朝廷曾经想征召他,当散骑侍郎,可他压根儿就没搭理。

  这一年,雷次宗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到建康。

  朝廷还挺给面子,在鸡笼山给他开了个学馆,让他招学生教课。

  哎呀,这可真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呀!

  文帝这个人呢,向来喜欢读书,他就命令丹杨尹庐江的何尚之,去搞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去搞史学,司徒参军谢元去搞文学。

  再加上雷次宗的儒学,这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学”。

  哦对了,这个谢元,还是谢灵运的从祖弟呢!

  看来这家子都是文化人!

  文帝经常亲自跑到,雷次宗的学馆里听课,还让雷次宗戴着头巾穿着单衣,给他讲经义。

  哎呀,这可真是给足了面子呀!

  每次听完课,文帝都赏赐一大堆财物给雷次宗,可雷次宗就是不为所动,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样子。

  后来,文帝还想任命雷次宗,为给事中,结果雷次宗还是没接受。

  哎呀,这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呀!

  过了很久之后,雷次宗就回到庐山,继续他的隐居生活了。

  看来,这读书人的脾气就是倔强呀!

  说到这儿,臣司马光有话说了。

  《易经》里有句话:“君子大多熟知古人的言行,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孔子也说:“辞意通达就可以了。”可见,史学是儒学的一部分,而文学只是研究儒学闲暇之余的事。

  至于老子、庄子的那些虚无缥缈的学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可以正经传授的东西。

  哎呀,要我说,这真正做学问的人,还是要追求那天下唯一的大道!

  别整天搞些有的没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说,这“四学”之说,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别太当真了哈!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儿吧!

  司马光说的对,因为他是儒家的人。为了是特权说话。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