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曹丕怕杨阜
哎呀妈呀,说起这位明帝,他真是个后宫控啊!
宫里的女官们,那官位和俸禄,都是按照文武百官的标准来的,从贵人开始数,到那些扫地的宫女,加起来好几千人呢!
他还特地选了六个知书达理、靠得住的女尚书,让她们审查那些,不经过尚书省,直接上奏的朝臣奏章,批复意见,做裁决,简直就是后宫版的“最强大脑”啊!
廷尉高柔一看,哎呀,这不行啊!
赶紧上书说:
“您看汉文帝那时候,吝啬得连十家的资财,都不舍得花,就为了不建个小楼台玩玩;霍去病呢,担心匈奴的祸害,连宅第都没时间建。
现在咱们这花费,可不是百金那么简单,担忧的,也不只是北狄的祸患啊!
我觉得,已经动工的工程,就粗略地搞搞算了,当个朝会、宴会的地方。
完工了,就把那些民夫送回家,让他们回去种地。
等西蜀和吴国都平定了,再慢慢修也不迟。
《周礼》上说了,天子后宫一百二十人就够了,现在这嫔妃的仪制,已经够盛大了。
我听说啊,后宫的人数可能都超标了,圣上的子嗣不昌盛,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我觉得啊,就选几个贤淑的美女,把内官的数目凑齐,剩下的都送回家去。
陛下您呢,就育精养神,专心静养。
这样一来,《诗经·螽斯》里说的子孙昌盛的征兆,或许就真的要出现了!
咱们也来个‘后宫瘦身计划’,怎么样?”
明帝一听,嘿嘿一笑,说:“你说得对,其他事情,你再说说看。”
这时候啊,狩猎的法规特别严,谁要是杀了皇家禁地里的麋鹿,那就得处死,财产也得没收。
但要是有人能发现并告发,那就有厚赏。
高柔一看,这也不行啊!
又上书说:
“这些年啊,百姓们劳役重,种田的人都少了。
再加上这猎禁之法,群鹿暴性发作,到处毁坏、吃地里的嫩苗,害得不行。
民众虽然设了障碍防备,但力度不够啊!
以至于荥阳附近地区,方圆数百里,几乎都没收成了。
现在天下创造的财富少,麋鹿带来的损失却多。
万一突然爆发战争,要动员兵役,或者遇到荒年颗粒不收,那可怎么应付啊!
恳请陛下对百姓宽松一些,准许民众捕捉麋鹿,赶紧解除猎禁。
这样一来,百姓或许就能有长久的接济了,谁都会高兴的!
咱们也让麋鹿们感受一下‘鹿生艰难’啊!”
明帝呢,还想铲平北芒山顶,在上面修个台观,好瞭望孟津。
卫尉辛毗一听,哎呀,这可使不得!
赶紧说:
“天地自然啊,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的。
现在要反其道而行,就违背了天理了!
再说了,损耗人力也太厉害了,民众都快要不堪役使了。
万一九河涨满,洪水为患,丘陵都被夷为平地了,那咱们凭借什么防御呢!
咱们还是顺应自然,别搞这些逆天工程了吧!”
明帝一听这话啊,也就算了,毕竟还是要听劝的嘛!
哎呀妈呀,说起这位少府杨阜,他可真是个耿直男啊!
他上书给明帝,说:
“陛下啊,您这可是继承了武皇帝的帝王大业,守着文皇帝的老传统,得向古代圣贤的治世看齐,好好总结总结,那些朝代末世,是怎么放荡不羁,走向灭亡的。
想当年,要是汉桓帝、汉灵帝,不废弃汉高祖的法令制度,不破坏汉文帝、汉景帝的谦恭俭朴,咱们太祖虽然有神武之威,也没地方施展啊!
您这皇位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现在啊,吴、蜀两国还没搞定,军队还在边界守着,各种修修补补的工程,您可得省着点儿来啊!”
明帝一看,嘿,这话说得挺在理,就用文辞优美的诏书回复了他。
杨阜一看,哎呀,这还不够啊!
他又上书说:
“尧帝那时候,住的是茅草屋,可万国都安居;大禹呢,住的是低矮宫室,天下也都乐业。
到了商、周时期,殿堂堂基高不过三尺,宽也就九张席位那么大。
可夏桀用玉石建房子,用象牙装饰走廊;商纣修筑倾宫、鹿台,结果国家都没了;楚灵王修建章华台,也招来了大祸;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传位二世就被灭了。
所以啊,如果不估量民力的极限,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哪个王朝能不灭亡呢?
陛下啊,您得以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为标准,以夏桀、殷纣、楚灵王、秦始皇为反面教材。
您要是贪图安逸享受,只关心宫殿楼台的修饰,那朝廷倾覆,国家灭亡的灾祸,可就来了啊!
君王像一个人的头,大臣就像四肢,生死与共,得失共担。
我虽然愚蠢怯弱,但岂敢忘记诤臣的义务!
言辞要是不激切至极,就不足以感动陛下。
陛下啊,您要是不听我的,恐怕皇祖、先帝创立的大业,就要毁于一旦了。
假如我以身赴死。而于事能有万分之一的补救,那我死了也值了。
我啊,都已经准备好棺木,沐浴更衣,等着您重诛了!”
奏章呈上后,明帝一看,哎呀,这话说得太重了!
但他也感于杨阜的忠言,就亲笔写诏回复了他。
还有一回啊,明帝头戴便帽,身穿淡青色半袖绸衫。
杨阜一看,哎呀,这不对啊!
他就问明帝:“这是哪门子的礼法服装啊?”
明帝一听,嘿,这我还真不知道!
就默然不能回答了。
从此以后啊,明帝不穿礼法规定的服装,就不见杨阜了。
杨阜一看,哎呀,这还不够啊!
他又上书,试图减去宫女中,那些不曾被皇帝宠幸的人。
于是啊,就召来御府官员,询问后宫人数。
那御府官员呢,就守着规定,答道:
“这是宫中秘密,不可宣布泄漏。”
杨阜一听,哎呀,这怎么行啊!
就十分恼怒,杖责他一百棍,还责骂他说:
“国家不将秘密告诉给九卿,反而告诉给小吏吗!”
明帝一听这事啊,就更加畏惧杨阜了。
还有那位散骑常侍蒋济啊,他也上书说:
“过去句践鼓励生育,以备国家征用;燕昭王慰问患病的百姓,为的是报仇雪耻。
所以啊,他们能以弱小的燕国,征服强大的齐国;让羸弱的越国,消灭了强劲的吴国。
现在啊,吴、蜀两敌强盛,陛下在位时,若不能将其铲除,将为后代百世所谴责。
凭借陛下圣明神武的韬略,放弃那些可以缓办的事情,专心一志地讨伐敌人,我认为没有什么是难以实现的!”
哎呀,你看这话说得多么提气儿啊!
说起,中书侍郎,东莱人王基,他可真是个有见识的老司机啊!
他上书给明帝,说:
“陛下啊,我听说古人用水来比喻百姓,说‘水能让船飘,也能让船翻’。
颜渊那哥们儿也说过:‘东野子驾车,马都累趴下了,还玩命赶,最后马都废了!’
现在百姓们累得跟狗似的,男女还分居,我真心希望陛下,能学学东野子驾车的教训,留意一下水和舟的关系,让马儿还没累趴下就歇歇,让百姓还没累垮就给减减负。
想当年,汉朝牛气冲天,到了文帝那时候,就剩自家兄弟了,可贾谊那哥们儿还是担心得要命,说:‘把火苗放柴堆下,还在上面打呼噜,心可真大!’
现在贼寇还没搞定,猛将们都握着兵权,不让他们撒欢,就对付不了敌人,这江山,以后咋传给子孙后代呢?
现在国家正火着呢,还不赶紧灭火,要是以后子孙不给力,那国家可咋整啊!
要是贾谊那哥们儿活过来,看到这情况,估计得吓得怀疑人生了!”
可惜啊,明帝就像戴了耳塞,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再来说说这殿中监,他管着修宫殿的活儿,竟然私自去抓兰台令史。
右仆射卫臻一看,这啥情况啊?
赶紧上书要求查办。
明帝发话了:“宫殿建不成,我最上火了,你为啥不查这事儿?”
卫臻回答说:
“陛下啊,古代有规定,不让官员们互相捣乱,这不是因为他们太勤快,实在是因为捣乱没啥好处,还容易出事!
我每次查事儿,都发现这类问题,要是再不管,我担心各部门都要上天,王权都要衰退了!”
还有尚书涿郡人孙礼,他死活要求免除劳役。
明帝一看,这哥们儿挺正直的,就发话说:
“敬佩你的正直,听你的!”
赶紧让民夫们回家。
可没想到,监工官吏又上书,让民夫多留一个月,把工程搞定。
孙礼一看,这咋行呢?
他直接跑到工地,也不上书了,直接喊:
“皇帝说,让你们都回家!”
明帝一听这事儿,觉得孙礼这做法挺逗的,也就没怪他。
虽然明帝不能全听大臣们的直话,但他还是挺宽容的,没因此找他们麻烦。
秋季七月,洛阳的崇华殿可是摊上大事了,一把火烧得那叫一个旺!
明帝急了,连忙把侍中兼太史令的泰山人高堂隆叫来,问道:
“这是啥情况啊?咱们有没有什么,祈福消灾的秘籍?”
高堂隆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本正经地说:
“《易传》上说了,‘上面的不节俭,下面的不节约,孽火就烧宫殿了。’
还说,‘君王修高楼,天火就来凑热闹。’
这都是因为君王光顾着修宫殿,不知道老百姓的力气都快榨干了,所以上天就用旱灾来回应,火就从高殿上烧起来了。”
明帝一听,又好奇地问:
“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也烧过,但汉武帝反而大兴土木修宫殿来震慑,这又咋解释?”
高堂隆摇了摇头,说:
“那都是夷族、越族的巫师搞的鬼,可不是圣贤的明训。
《五行志》里都记着呢,‘柏梁火灾,后面就有江充巫蛊的事。’
就像《五行志》说的,越人巫师诱惑修建章台,可没啥用,灾还是来了。
现在啊,得赶紧让老百姓回家歇着,修宫殿也得简约点,把火灾的地方清扫干净,别急着再动工,这样好地方才能长出好庄稼。
要是再这么耗老百姓的力气和钱,可不是招福安抚远方人的法子。”
到了八月庚午日,明帝封了两个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
这俩孩子啊,其实是明帝收养的,皇宫里的事儿隐秘得很,谁也不知道他俩到底从哪儿来的。
有人说啊,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私生子。
丁巳日那天,明帝回到了洛阳,下诏要重新修崇华殿,还改了个霸气的名字叫九龙殿。
他挖了条渠,把穀水引到九龙殿前,用玉石砌了个水井,栏杆上还雕了花,水从玉雕的蟾蜍嘴里流进去,再从玉雕的神龙嘴里吐出来,那叫一个豪华!
他还让博士扶风人马钧,做了个司南车,还有个以水为动力,能转着玩儿的百戏车,简直是高科技啊!
陵霄阙刚建了个架子,就有喜鹊在上面筑巢了。
明帝又找高堂隆来问,高堂隆说:
“《诗经》上说,‘鹊筑巢,鸠来住。’
现在大起宫殿,又新建陵霄阙,喜鹊都来筑巢了,这是宫殿还没建好,就不能住人的兆头。
上天似乎在说,‘宫殿还没建好,就有外姓人来蹭住了。’
这是上天在警告咱们呢。
天道无亲,只帮善良的人,太戊、武丁看到灾异都吓得瑟瑟发抖,所以上天才给他们降福。
现在要是能停了各种劳役,多做好事,那三王能变四王,五帝能变六帝,难道只有商代的帝王能转祸为福吗?”
明帝听了这话,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