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子化道
哞!
两声牛哞回荡在山林小径上。
清风拂过,草木摇曳,簌簌作响。
一青一白两只老牛行走在繁茂古木中,时隐时现,时而穿林,时而趟水,时而尝一尝山间青草,时而饮一口甘甜泉水。
两只老牛上各自盘坐着一位智者.
白衣老道骑青牛,青衣僧人乘白牛。
每个人脸上都神情安详,身上气质从容淡定,带着一股清净自在的气息。
正是太上老君与摩严。
他们已经在西土游历三百年。
太上老君虽维持老子之身,但此世他文武双兼备,智慧无双,除宣传学说与道家理念,还以《道德经》为基,创道家一脉文武法。
甚至将取文武之所长,融合到道家修行法中,创出人族第一种文武大罗法,老子也成为人族第一位文武大罗,摆脱寿元桎梏。
人道也有了第一种大罗法。
只是因为老子是太上老君转世身,故而,未曾有大动静,衍生什么恢弘异象。
倒是人道有记录,等这场百家争鸣结束后,会论功行赏,降下人道功德。
故而,三百年光阴760,对老子来说不算什么,这些年他与摩严行走在西土各地。
在大雪山上见六翅金蝉诞生,震落雪峰雨水,展翅而飞,向天地发出第一声鸣叫。
在灵鹫山下听过僧侣讲经说法,金殿宝刹庄严辉煌,僧人数百,侧耳聆听,禅意弥漫。
在山野小庙借宿,被布衣老僧招待,他僧袍破旧,屋瓦破旧,寺中仅有一卷《金刚经》,只有一尊泥塑佛像,却昼夜念经,青灯古佛,用仅有斋饭款待客人。
在无名荒山见到一位小和尚在种树,山岳荒芜,只见几抹零星绿意,小和尚结芦而居,白日专心种树,晚上读经,一百年后,摩严与太上老君再见他。
小和尚已变成老和尚,荒山已经生机盎然,小和尚在植树过程中顿悟,被接引至西方佛国,成为一名比丘。
三百年春秋,三百载日月。
摩严与太上老君骑牛走过千山万水。
看过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风光,见过万树梨花开的银装素裹。
瞧过春华秋实,瞅过日月同天。
在西土人族国度中隐居,在山妖野怪洞府内教化,斩过恶人,也救过善灵。
曾泛舟游湖,也曾徒步登山。
被市井百姓善待,被高门权贵蔑视。
一路行走,一路风光,一路感悟。
三百年后,老子心满意足,不在贪恋人间风光,化道而去,成为人道法则之一。
“多谢道友三百年同行,日后有暇,可来兜率宫一座,老道定扫榻相迎,好生招待。”
太上老君归位,与摩严微笑颔首后,脚下青牛生云烟,迈步登天,朗笑而去。
这只老牛是他亲手所养,虽是凡牛,但跟在老子身边自然就不凡,觉醒一丝板角青牛血脉。
而太上老君下凡的长短取决于这只青牛成仙快慢,后者得道成仙之日就是老子化道、太上归去之时。
至于为何如此,皆因这只青牛是太上老君下凡后选定的坐骑,至于那头古天庭妖神板角青牛,那是太清圣人坐骑,不是太上坐骑。
虽然善尸与本尊一体,但有时候又有些不同,自然要区分开来。
…………
送走太上老君后,摩严没有返回道场,骑着白牛,继续行走在西土之中。
数千年光阴,佛门将西方大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除了信仰遍布西土,人族与其他生灵修佛崇佛者众多外,这才有了如今恢弘景象。
作为摩严执尸,释伽牟尼自然知晓人道大潮降临,只是他头脑清醒,没有着急参与其中,而是先稳定基本盘。
西方乃是佛门根本!
释伽牟尼始终清楚这点。
虽说佛门前身是西方教,西方生灵对西方教推崇备至,但该教转变为佛门后,依旧需要稳固、宣扬佛门信仰。
何况,西方有百亿人族,自人族大劫结束至今,西方人族就一直繁荣至今,出了帝喾与帝禹两尊大帝,大夏皇朝曾将都城建在此地。
西岐曾与西方人族各国往来,频繁接触,互通有无,大周皇朝更是将皇都定在东西之间,数百位大小诸侯散落西土。
正因如此,西方人族各国占据人族很大一部分气运,佛门就更不会放弃。
只要经营好西土人族内信仰,佛门就在这场人道大潮中已立于不败之地。
佛门大能陆续转世西方大地,大部分投身人族,小部分投身其他生灵,在西土各国同样掀起一场百家争鸣,佛门各脉大能借此机会,正大光明地论道、争道,为人道演化添砖加瓦之余,同样在深耕佛门信仰,完善佛门教义。
一位位智者于佛国诞生,一位位觉者在市井中崛起,一位位高僧在庙宇中传道。
有些在江湖之中普渡,游历各方,四海为家,扎根普罗大众;有些在庙堂之上高谈阔论,宣讲佛门经典,阐论思辨,着眼权贵。
西方各国同样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思潮涌动,填补人道空白,流入人道文明长河。
瞧着这一切,摩严心中欣慰。
西方得人道眷顾,这都是他与西方大能苦心经营的结果。
若非西方灵机不断复苏,又大开方便之门,收留巫妖纪元中各个种族,为他们在巫妖争斗中提高庇护,为各个种族保留传承。
又在数次大难前收集大部分种族薪火,甚至曾直面妖族,护住亿万人族性命,这才有了今日结果。
数百年后,摩严停下。
抬头看了眼西方某个方向,白牛转向前进。
数十年后,白牛停下。
摩严走下牛身,化为一片繁茂竹林,围绕着一株菩提树扩散而开,风吹树动,竹叶簌簌,草木香气扑鼻,别有一番清新意境。
数日后,一位衣着朴素的僧人由远及近,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