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1989的新年
管委会主任的办公室里,沈旭东匆匆放下笔,顺手拿起一旁的搪瓷杯,小喝了口水后,整个人完全放松的倚到椅子靠背上。
年底手头的工作总算是理完了,只剩今年的年终报告,就可以期待过年了。
”咚咚!“
”请进!“沈旭东赶忙从靠背上直起身。
对于管委会的同志过来找他汇报工作,那自己的基本形象还是得保持下。
不过见来人是自己发小徐锦云后,就立刻又靠了回去。
”沈副市长,别躺了!年终报告我股里已经完成,你赶紧看看吧!“
徐锦云对于沈旭东这副模样也是见怪不怪,反而还更加感受到沈旭东对自己的亲近。
”成绩怎么样?“沈旭东最终还是起身接过报告,与徐锦云一起坐到了办公桌前的会客沙发上。
他所在的办公室属于直条状,房间深且略窄。
进门靠右就是一个小会客室,有小沙发和茶几,再里头靠窗才是沈旭东的办公桌,而且中间也并没有隔断。
看到发小那一脸喜意的样子,沈旭东就知道今年的发展应该差不了,也忍不住翻开年终报告查看。
今年工业区初创,整个工业区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共5家,今年工业区GDP共计6.8亿.
因为是第一年,以前都是归城区和大田镇各自计算的,对这个数还没太大的概念。
但去年奉玉市全市的GDP才10亿7千万,今年光他们一个工业区就占到了去年的半壁江山,绝对算是大好消息。
沈旭东细细看了各项报告,等审核完后,就急着赶往市里刘书记处。
刘书记最近也等着工业区的数据呢,因为市里还要做总的核算,沈旭东也借这个机会去了解下其他各镇今年的情况,尤其是大田镇的情况。
毕竟今年大田镇的工业区都被市里给合并了,GDP腰斩是一定的,就知不知道离了原先的工业区还剩多少GDP。
大田镇去年GDP共计1亿1千万,不过今年他在刘书记处看了报告的数据,已经只剩了6800万。
这还是在今年许多村镇的黄桃,橘子,以及各种作物都丰收的情况下。
数据就只比南水镇略微好上一些,南水镇今年的数据达到了6500万,算是在杨梅的助力下,迎头追赶。
至于奉玉县乡镇数据最好的就是东岩镇,也是原先大田镇人大陶主席目前担任一把手的地方。
整个东岩镇今年GDP共计7700万,在奉玉县乡镇中排名第一,今年哪怕是城区的数据也难以跟他相比。
毕竟城区的核心大头也归到了工业区头上,本身就只剩了一个开元街道,没什么企业,全靠着百货商店以及奉玉大饭店撑着。
等几天后市里的数据完全出来后,沈旭东才发现奉玉市已经开始有些发展不平衡。
奉玉市今年全年GDP共计11亿9千万,比去年增加约11%,增速强劲稳定。
然而奉玉市全境共11个镇,算上工业区和城区经济,再包括排名前4的镇,经济已经来到了10亿。
剩下的7个乡镇加起来都没有2亿,尤其是排名最后的青石镇依旧是老大难,根本没有增长,依旧只有2000万出头。
可以说他们奉玉市刚刚发展没两年,贫富差距就立刻被拉大。
排名前几的乡镇,尤其是大田镇,是一天一个面貌,镇上”村村通“工程,学校卫生院也还在新建。
南水镇则不断的推广着杨梅种植,可以说都是有了出路和发展目标的镇。
反观这经济落后的镇,哪怕是在目前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依旧没有丝毫起色,还跑不赢通胀。
宁州市市区里今年的经济也非常可观,不过因为江干区的大部分区域以及江北区的部分被划为了高新区,所以单单这两个区的经济已经直接落到了后头。
江干区甚至只比排在最后的天门县高上一线而已。
而整个宁州市排名第一的,就要数今年刚合并的高新区。
外加上宁州市市里今年大力扶持外贸行业,整个高新区去年的GDP高达15.4亿,的确是如今奉玉市难以跨越的对手。
毕竟这高新区算是宁州市市委的脸面,真就被奉玉市超了,那他们这么多的工作不白做了?
市委李书记今年对于市里的总成绩也感到兴奋,整个宁州市经济在今年继续迎来了迅猛增长,全市去年GDP共计94亿,增速约为9%,在整个省表现持续亮眼。
而且听说市里已经有李书记的风声传出,明年可能就要调动,
省里的不少领导干部都对于李书记之后的位置非常期待,保持着观望。
直到过年,沈旭东今年倒是走的亲戚少了,回金田村时,大堂哥已经是改头换面。
起码穿的是洋气多了,整个人虽然依旧是黝黑,但整个人精神状态是焕然一新。
沈旭东到村里时,大堂哥正在跟大伯讨论搬去城里住的想法。
光去年一年,大堂哥接工程就挣了有7千多块钱,在城区买套房是绝对没问题。
这还是大堂哥人比较大方,又加上干活的都是一个村的,所以分给村里人的钱比市场招工的多出不少,不然可能今年就能成为“万元户”。
工地来钱还是快,这年头大部人的老板都可以说是工地起家。
大堂哥如今还是接些大建筑公司的外包的活,又或者是一些厂房的活,利润还不算高。
等之后若是起来了,自己开建筑公司承包市里的活,又或者迎来之后的商品房时代,这才算是真正的赶上时代的红利。
别得不说,今后要是真有机会搞商品房开发,混个千万上亿的身家少不了。
不过他要去城里的事,大伯没有立刻答应。
因为大伯还要在村里陪着爷爷,但是自己两个孩子都去了城里,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
如今家里条件也起来了,起码在钱上边来说,他们沈家这一代三兄弟都不缺钱,包括下一代沈旭东几人更是如此。
大伯这两年心思都扑在杨梅上,并且年纪也大了,感觉住村里也没什么不好的啊,没想通为什么俩儿子都这么想往城里跑。
刚想劝几句呢,却突然想起当初爷爷好像也是这么劝他的,拘着他不让他去城里搞工程队。
愣了愣神,不再想儿子跟自己一样,儿孙自有儿孙福,最终同意了大堂哥把妻儿接去城里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