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暂时的宁静,初闻火焰山!
昊天的动作很隐晦,外人根本寻不得踪迹。
毕竟这种事关成圣机缘的谋算,昊天肯定是要再在暗中谋划。
加上其他大能并未注意到六道轮回中的异样,这才给了昊天抢先一手的机会。
不过对于圣人们来说,昊天的这点小手段根本就瞒不住他们的眼睛。
见其也在人间落子,元始天尊讥讽一句:“不知所谓,成圣之机岂是你能觊觎的!”
通天教主轻蔑一笑,便没有再关注天庭了。
接引、准提、女娲等圣人更是对此毫不在意,无论昊天有多少谋算,在诸圣们看来你都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太上、太元更是淡然,彷佛此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见事情进展顺利,昊天心中大喜,暗赞自己的英明决策。
只是他哪里知道,圣人早已洞察其意。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圣人的掌握之中,这才对其放任。
说到底,在圣人眼中,他这个玉帝也只是一只蝼蚁罢了。
“昊天倒是心思玲珑,可惜一切都是无用功罢了!”
太玄天弥罗宫中,太元看到昊天落子人间界,心中感慨不已。
论修为,昊天确实是圣人之下第一人了。
比其他大能出手的速度快了不少,让他暂时占得了一些先机。
可也仅此而已了。
昊天自以为得计,可这些动作怎么可能瞒得了诸位圣人呢。
圣位自有天定,岂是你想争就能争的。昊天的所有谋划,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着统御诸天的玉帝,如今在谋算量劫时却如同蝼蚁一般,心中不禁为其感到悲哀。
在太元看来,昊天所作的一切,注定是一场空。
若是执迷不悟,沾染了大因果,量劫之中定难脱劫。
灭世大磨的出现,洪荒并未引起什么风波。
除了圣人知晓内中因果,也就昊天瑶池知晓一部分内幕。
其他大能,包括圣人门下弟子,对这一切都并不清楚。
圣人们也都有默契,并未告知门人弟子。
划分两头,在诸圣谋划未来量劫之时,唐三藏师徒一行继续着自己的取经之路。
在经过了兜山一难后,又相继经历了女儿国和真假美猴王两难。
尤其是真假美猴王这一难,可是让孙悟空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最后,六耳猕猴还是被干掉了。
当初知晓这件事的时候,太元还稍稍关注了一下。
说起来这六耳猕猴跟太元倒还有一些因果。
上古之时,太元在青都山讲道,广传大道于洪荒。
那时候,凡是愿意听道者,皆可去青都山听道,并无什么门槛。
可是六耳猕猴仗着自己的神通,竟然在远离青都山处以神通闻道,完全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太元以神通将其震伤,并说出了法不传六耳这句话。
有着圣人之言,谁又敢冒着得罪圣人的因果去教导六耳猕猴呢。
哪怕是其他圣人,也不敢去做这种事。
所以从那时候起,六耳猕猴注定只是一个悲剧。
在设置西游路上的劫难之时,六耳猕猴正好也被选中,算是彻底了结了这番因果了。
不过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六耳猕猴自己造成的。
圣人不可辱。
六耳猕猴的下场实际上也是在给世人敲响警钟。
却说唐三藏师徒一行继续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
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唐三藏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
孙悟空见这山中热气如同蒸笼,也是疑惑不已。
运转火眼金睛,却没有看到丝毫的妖气。
这时孙悟空尚未开口,猪八戒先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
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严。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若无鼓角之声混耳,即振杀城中小儿。
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
孙悟空听说,忍不住笑道:“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着呢。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沙僧说道:“想是此地天时不正,秋行夏令故也。”
他三个正都争讲,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
唐三藏下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问个消息,看那炎热之故何也。”
孙悟空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绰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
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穿一领葛布深衣,戴一顶青篾丝凉帽。手中拄一根暴节竹杖,足下踏一双搫靸靴鞋。
那老者猛抬头,看见孙悟空,吃了一惊,拄着竹杖,喝道:“你是何方妖怪?”
孙悟空嘿嘿一笑道:“老施主,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方求经者。师徒四人,适至宝方,见天气蒸热,一则不解其故,二来不地知名,特拜问指教一二。”
那老者却才放心,歉意着说道:“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
那老者又问道:“敢问令师在哪条路上?”
孙悟空转头,指了指远处的唐三藏等人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
老者抬眼一望,练练道:“(赵李赵)还请将令师请来,可在小舍歇息一番。”
孙悟空他闻言大喜,把手一招,示意三人也过来。
唐三藏即同八戒、沙僧,牵白马,挑行李近前,都对老者作礼。
老者见三藏丰姿标致,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惊又喜,只得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
唐三藏这才问道:“敢问老施主,贵处遇秋,何返炎热?”
老者告知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唐三藏道:“火焰山可阻西去之路即?”
老者摇摇手道:“西方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
唐三藏闻言,大惊失色。
一时间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