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施坦因纳的作战计划
柏霖方面的电报很快就发到了南美洲。
莫德尔收到电报之后表情十分的严峻。
美因茨元首同意了他的请求,答应调派一个中队的特种兵过来协助他们作战。
不过特种兵并不适合正面战场,他们适合执行一些小规模的渗透、破坏等任务。
而亚马逊森林这种环境,对于特种兵而言非常有利,所以美因茨打算派特种部队过去试试水,看看他们能否适应这种热带雨林环境下的战斗。
不过,虽然同意了莫德尔的请求,但是莫德尔关于主动南下,对南边的桑巴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袭击的提议却被暂时驳回了。
帝国从本土调派了一批物资,包括蛇毒血清,蚊香液,蚊帐和大量抗生素和一些缓解水土不服的药物。
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德军尽快的适应热带雨林地形下的作战而准备的,在德军适应了这种环境之前,美因茨不赞成贸然行动。
虽然他相信,就算是在热带雨林这种环境中,德军一样能把桑巴国的军队打的屁滚尿流。
但是他们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很可能不是敌人给他们造成的损失额,而是周围的恶劣环境所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此时的世界大战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南美洲的这场战争不过只是一场低烈度的战争而已,所以没必要在这里浪费太多的人力,牺牲太多的士兵。
那样是很不划算的!
更何况,相较于莫德尔的作战计划,曼施坦因已经给出了另外一个更加划算的作战计划。
……
在莫德尔接到了电报的同时,南边驻扎在乌拉国的第二舰队和海军陆战队也收到了柏霖的电报。
看完了这份电报之后,施坦因纳跟尼米兹两人进行了一番探讨。
“北边的进攻有些不太顺利,柏霖方面希望我们尽快的行动起来,你觉得我们应该先攻打哪里比较好?”
此时南方的战场还比较平静,双方都没有主动向对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虽然前线的交火不断,但是都是一些零星的小规模交火而已,双方都在耐心等待,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我觉得,应该先打这里!”
“哦,为什么是这里?”
“因为这里距离我们最近,对我们的舰队所在的港口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如果不能解决掉这里的敌人的话,我们的进攻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敌人会第一时间得到情报,导致我们无法利用空中优势来威胁敌人!”
尼米兹手指所指向的地方是桑巴国东南部城佩罗斯塔,这个城市是个港口城市,是桑巴国军队在东南方向的前哨,负责监视德军海军的一举一动。
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德军所在的港口太近了,所以德军的活动很难瞒住他们的眼睛,因此,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对面的桑巴国人就会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继而使得德军的进攻的突然性彻底没有。
因此,尼米兹从海军的角度,觉得优先进攻这里会比较好。
“怎么了,你怎么不发表意见,不认可我的这个提议吗?”
尼米兹说完之后,看到施坦因纳皱眉思考,却没有对自己的提议发表任何的看法,他的心中不免有些好奇。
想要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
“对海军的话,我不是很熟悉,不过如果从陆军的角度考虑的话,我觉得优先攻占这里可能会更好一些!”
施坦因纳所指向的地方,是地图正中央的圣玛利亚。
这个地方有一条米字型的铁路线,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路。
攻占这里的话,德军陆军的活动范围会大幅度的提高,对周围的桑巴国的城市和军队的威胁也会急剧飙升。
所以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至少是从陆军的角度出发,攻占圣玛利亚明显更有吸引力一些。
“哦?就凭我们手中的这点海军陆战队,真的能打到这里去吗?”
尼米兹对施坦因纳的提议表示怀疑,桑巴国人在南边集结的军队数量可是很多的,而德军的主力不过只是海军陆战队的这十几万人而已。
指望这十几万人去跟敌人的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大军拼命,只能看都觉得非常的勉强。
“谁说光靠我们了?南边的阿根国和我们所处的乌拉国他们不是也能出兵吗?”
施坦因纳狡黠的一笑,给了尼米兹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你的意思是说,让这些人去当炮灰?吸引敌人的火力,从而掩护我们趁机夺取这里?”
尼米兹非常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对方的心思。
“没错,我是这么打算的,不过我觉得,你们海军的作战计划也可以同步执行!”
“不过,我认为你们的计划太保守了,要攻占的地方不应该是佩罗斯塔,而是北边的阿雷格里港!”
相较于佩罗斯塔而言,阿雷格里港是桑巴国在东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同时也是桑巴国的工业中心。
这里对桑巴国而言就跟鲁尔工业区对于帝国的意义一样的,要是德军能攻占这里的话,不仅会极大的挫伤桑巴国人的军心士气。
也会大幅度的削弱他们的战争潜力。
所以,施坦因纳建议一步到位,直接去攻打这里好了!
“可是,阿雷格里港距离更远,出兵的话,要跟陆军部队协同的话难度更高,而且我们就算是侥幸得手了,也未必守得住,要知道,这座城市周围可是有大量的桑巴国军队存在的!”
“我知道啊,所以说,圣玛利亚必须要拿下来才行,只有陆军拿下了这里,才能用火车快速的沿着铁路线将军队送到阿雷格里港,否则的话,单靠登陆舰上下去的那些人,肯定是守不住这么大一个城市的!”
尼米兹被施坦因纳说服了,对方的计划虽然听上去有些冒险,但是仔细一想的话,觉得可行性很高。
而且,对方似乎还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