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劝解(求收藏,求鲜花!)
萧宸打断正要继续说的包拯,说道:“先把我们所有的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公孙策,你找纸笔记录下来,我们最后再一个一个的讨论,慢慢的解开这些谜团。”
公孙策对萧宸轻轻点点头,便从自己房间里的书桌上拿了一叠纸和笔墨过来,研好墨后,把包拯刚才说的记录下来。
记录完后,再次抬头看向包拯。
包拯见状,接着说道:“第二个奇怪的地方,就是那几组石像,其它的好说,但有一组的颜料很新,是刚做好的,还是把原本掉色的石像重新上色?为什么偏偏这组石像跟展俊的死法一样,是巧合,还是里面有什么线索?”
萧宸说道:“慢慢说,让公孙策记得详细一些。”
包拯点点头,等公孙策记完了之后,慢慢说道:“第三个是个疑点,这个侉依族祭坛,既然有展俊的死法的石像,那么是不是说明这个侉依族可能和凶手有关系?起码这个祭坛和凶手有关?”
公孙策记录完之后,看向包拯问道:“还有吗?”
包拯摇头说道:“暂时就这些。”
公孙策闻言看向萧宸,问道:“你呢?”
萧宸说道:“除包拯刚才说的这些外,我也有几个疑惑的地方。”
“第一个,侉依族的驻地是在哪里?如果是在庐州,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说过?如果是在外地,那么为什么要把祭坛放在书院后山?”
公孙策连忙把萧宸说的记录下来。
萧宸接着说道;“还是这个‘侉依族’,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翻译的话,‘侉依’的意思是北方强大的人,也就是北方强大的民族,是不是可以说明,侉依族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如果是,那么他们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战乱还是因为生存环境”
公孙策闻言说道:“我觉得这个不能算作疑点吧?毕竟现在离五代乱世也不过几十年,当年很多少数民族都南迁进入江南。”
萧宸摇头说道:“不知道,我感觉这个侉依族很奇怪,我怀疑侉依族是他们后来改的名,因为起码我们已知的历史上没有这个民族,既然他们敢自称强大,那么肯定在历史上有记载,会是历史上哪个民族呢?这些先不管,你先记录下来。”
公孙策记录完后,萧宸继续说道:“第三个奇怪的地方,我个人感觉最怀疑的地方就是,你们还记得仑日经在山洞洞口说的那番话吗?”
公孙策和包拯闻言,想起当时的情景,异口同声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
萧宸看他们的样子,不知道他们想说的和他怀疑的是不是一样,便没有回应他们,只是自顾自的说道;“仑日经当时说话有点语无伦次,但意思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说,那些杂草和藤蔓的年数,绝非数年便能张的完全把洞口完全覆盖的。”
公孙策连忙把这点记录下来。
萧宸在公孙策开始记录的时候,继续说道:“这说明这个山洞绝非凶手这几年可以修好的,而且也非一两个人就能在不惊动其他人,尤其不惊动近在咫尺的书院的情况下可以修好的,即便是在天然山洞上修建也不可能。”
公孙策记录完后,萧宸继续说道:“第四个疑点,你们注意到没有?祭坛的那个标志和那副奇怪的对联。”
公孙策笑道:“祭坛里有这个民族的标志有什么奇怪的?就像我们汉族,标志不就是龙嘛,契丹的标志是狼,还有那副对联说不定是那个侉依族学我中原文化,学的不是很好,才弄出这么一副似是而非的对联的也有可能啊。”
包拯摇头道:“不对,听萧大哥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那副对联没那么简单,‘山上山,白山抱千翠’,‘水中水,黑水拥万红。’虽然这幅对联勉强算是工整,但我感觉这幅对联可能隐藏着侉依族什么秘密。”
萧宸看向公孙策问道:“我的疑点说完了,你有什么发现吗?”
公孙策闻言,神情有些沮丧的放下笔,摇摇头说道:“我的发现都被你们说完了,原本我还不服,论成绩,论学识,我自认每一样都在你们之上,但为什么发现那个山洞后,进去同样的时间,我还仔细观察过,但却找到的线索还没你们多?”
萧宸拍拍公孙策的肩膀,笑着安慰道:“公孙策,其实你的才华的确不在我和包拯之下,但你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能你的才华是在治国或者其它地方上,而非破案上,纵观天下,破案终归是小道,日后说不定你的成就能超过我们也未可知呢?”
公孙策笑道:“我就是那么一说,本来我还对你们不服,你们的成绩都不如我,为什么之前破高丽太子案的是你萧宸,而包拯也屡破大案,有的时候我和包拯同样接的同一个案子,他几天就破了,而我却只找到几个线索。”
萧宸对公孙策说道:“之所以你破不了案,就是因为你的才华高出我们很多。”
见公孙策和包拯疑惑的看向自己,萧宸继续说道:“公孙策的性格心高气傲,因为你的成绩超过我们,所以你打心眼里不想被我们比下去,无论任何地方。”
“但偏偏我们的才华展现在破案上,而破案又偏偏不能急躁,要耐下性子,更不能赌气因为想超过我们而破案,那样会与真相越行越远的。”
公孙策笑道:“我也就这么说说而已,现在我是真服了你们两个了,这么一会儿工夫,找到这么多蛛丝马迹,好了,我们继续讨论发现的疑点。”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